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日前,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文件中,规定从2022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其中根据不同学段制定了“整理与收纳、家庭清洁、烹饪”等日常生活劳动的学段目标。规定一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人认为这样的课程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是孩子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有人质疑课程设置是否“等值”,让正处于知识吸收黄金期的中小学生花时间劳动是否得不偿失;还有人担心将劳动教育纳入课表、变成作业会让孩子失去兴趣……
看了上述材料,你对“劳动课程”的实施有怎样的认识和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考点】任务驱动作文.
【答案】劳动教育应落到实处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引发了各方热议。部分家长对加强学生劳动教育颇有微词,认为如今的学生学习压力大、负担重,没时间进行劳动。诚然,家长疼惜孩子天经地义,希望孩子多花时间进行学习提高成绩亦无可厚非,但请不要忘记,劳动亦是成才要素之一,劳动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
从“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的优良传统,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可悲现实,劳动意识的流失正急切呼吁劳动教育的回归。因此,国家“加强劳动教育“的新政策理应得到家长的支持。
首先,劳动是人生的必修课程。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寥寥几字,道尽劳动真谛。华夏之源,大河之畔,未耜耕植,人民以劳动延续宝贵生命;蒸汽时代,机器轰鸣,流水线旁,工人以劳动孕育工业文明;再看今朝,万物互联,人类以劳动一展智慧风貌。可以说,劳动是成人之基,它给予一个人最实用的动手能力,它为勤劳的人敞开探索的大门。倘一个人学富五车却不晓劳动技艺,其知识便只能积压于脑中,无半点实际功用。这肯定不是家长希望孩子拥有的未来,更不是孩子应承担的恶果。因此,劳动之价值,不容忽视。
其次,劳以成才,动以兴国,民族复兴呼唤劳动的力量。犹记先贤欧阳修慨叹:“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且观当今盛世,黄大发卅六寒暑隼路蓝缕,换高岩绝壁通清流;南仁东廿二春秋沐风栉雨,令窝囱洼谷醒天眼;黄旭华三十星霜埋名苦攻,教深海惊涛跃核艇……这才是家长所盼望的孩子的成长方向,更是民族复兴所渴求的劳动人才!他们用劳动的汗水耕耘出发展的万亩良田,以累累成果道尽劳动的意义。民族的未来呼唤劳动人才,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已尽在不言中。
言传以理,身教以行。作为家长,需以己之力育孩子的劳动兴趣。俗语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劳动教育的过程,怎少得了兴趣的加持?家长怀望子成龙之心,不如将其化作动力,为孩子树立优良榜样,与孩子一同劳动,在亲情的互动中寻得劳动的乐趣,让孩子自内心深处挖掘出对劳动的真爱。诚如班固所言:“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不实践,无以见效果;不行动,何以晓答案?劳动教育需要国家的倡导,更需要家长的积极响应!
而今你我立于历史节点,思接春秋,视通沙海,观学生之未来,必有劳动做伴;民族之复兴,曙光近在眼前。劳动教育将兴于此代,展万世之光彩,凝复兴之血脉!
劳动教育,育人成才;国之新政,洪范万代!
从“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的优良传统,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可悲现实,劳动意识的流失正急切呼吁劳动教育的回归。因此,国家“加强劳动教育“的新政策理应得到家长的支持。
首先,劳动是人生的必修课程。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寥寥几字,道尽劳动真谛。华夏之源,大河之畔,未耜耕植,人民以劳动延续宝贵生命;蒸汽时代,机器轰鸣,流水线旁,工人以劳动孕育工业文明;再看今朝,万物互联,人类以劳动一展智慧风貌。可以说,劳动是成人之基,它给予一个人最实用的动手能力,它为勤劳的人敞开探索的大门。倘一个人学富五车却不晓劳动技艺,其知识便只能积压于脑中,无半点实际功用。这肯定不是家长希望孩子拥有的未来,更不是孩子应承担的恶果。因此,劳动之价值,不容忽视。
其次,劳以成才,动以兴国,民族复兴呼唤劳动的力量。犹记先贤欧阳修慨叹:“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且观当今盛世,黄大发卅六寒暑隼路蓝缕,换高岩绝壁通清流;南仁东廿二春秋沐风栉雨,令窝囱洼谷醒天眼;黄旭华三十星霜埋名苦攻,教深海惊涛跃核艇……这才是家长所盼望的孩子的成长方向,更是民族复兴所渴求的劳动人才!他们用劳动的汗水耕耘出发展的万亩良田,以累累成果道尽劳动的意义。民族的未来呼唤劳动人才,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已尽在不言中。
言传以理,身教以行。作为家长,需以己之力育孩子的劳动兴趣。俗语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劳动教育的过程,怎少得了兴趣的加持?家长怀望子成龙之心,不如将其化作动力,为孩子树立优良榜样,与孩子一同劳动,在亲情的互动中寻得劳动的乐趣,让孩子自内心深处挖掘出对劳动的真爱。诚如班固所言:“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不实践,无以见效果;不行动,何以晓答案?劳动教育需要国家的倡导,更需要家长的积极响应!
而今你我立于历史节点,思接春秋,视通沙海,观学生之未来,必有劳动做伴;民族之复兴,曙光近在眼前。劳动教育将兴于此代,展万世之光彩,凝复兴之血脉!
劳动教育,育人成才;国之新政,洪范万代!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17引用:3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习近平同志指出: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
(材料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老师对诗词有一种形象的表达:“我时常比喻唐诗宋词就像一个U盘,握在手中很小,但释放出来的容量非常大。它是中华文明一种高度集中、概括的表达形式,也是我们民族典范的情感记忆,属于最中国的一种文化表达方式。”
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化里的精灵,早已融入了中国人的血脉里,塑造着我们的容貌,淬炼着我们的思想,熔铸着我们的精神。你感受到了自己血脉里的那份诗意了吗?
近日,太原五中文学社以“生命的诗意”为主题向全校学生征文。要求结合读过的古典诗词,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寻找“生命的诗意”,表达感悟和思考。
要求:
①自拟标题,立意明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要出现个人信息;
③书写规范,不少于800字。发布:2025/1/1 4:30:2组卷:3引用:2难度:0.6 -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两名大学生利用长假,脚踩轮滑鞋,历时5天半从山东到北京,完成了一次长达五百多公里的“长途刷街”,实现了一个多年的青春梦。许多网友为其叫好:“有志者,事竟成!”“为轮滑带来正能量!”而一位交警则指出:“轮滑鞋代步上路,违反了交通法规,是不对的,这种行为一旦被发现,会受到相应处罚。”
生活中,类似的事并不鲜见,“好”的事可能是“不对”的事,“对”的事也不一定都是“好”的事。不同情况下,不同领域中,人们对“好”与“对”的理解认识各不相同,你对此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文章,发表你的观点,陈述你的理由。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发布:2025/1/1 2:0:1组卷:11引用:9难度:0.7 -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展开厚重的历史长卷,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纷至沓来。阅读历史人物的传记,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事迹和经历,也能领略他们的人格风采与人格魅力。
假设班级要举行“我谈历史人物”专题研讨会,请从“屈原”“苏武”这两个历史人物中任选其一,写一份发言稿,谈谈你从这一历史人物身上汲取的精神力量或获得的经验教训,阐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发布:2025/1/1 4:30:2组卷:4引用:2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