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了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后,小李同学根据第六单元所学的化学知识对生成的气体提出了质疑,他猜想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的气体除了二氧化碳外还可能有一氧化碳,请你参考以下小资料设计实验证明小李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
小资料: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配制高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比等体积的氢氧化钙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好。

(1)图A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装置,D是吸收二氧化碳装置,C装置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
(2)请从图中选择适当的装置检验木炭还原氧化铜是否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请按照连接的先后顺序依次填写装置序号A、C、D、B、CA、C、D、B、C。(注:装置可重复选择)
(3)证明炭粉还原氧化铜有一氧化碳生成的实验现象为B中黑色固体变红色,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中黑色固体变红色,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实验结论】炭粉还原氧化铜产生的气体既有二氧化碳,又有一氧化碳。炭粉还原氧化铜有一氧化碳气体的原因是CO2+C 高温 2COCO2+C 高温 2CO(用已学过的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由此可见:一个化学反应后的剩余物质除了有生成物生成物、过量的反应物,还可能有生成物与过量的反应物反应生成的物质生成物与过量的反应物反应生成的物质。
(5)【我会反思】从环保的角度看,我认为还要增加处理尾气处理尾气装置。
高温
高温
【答案】检验二氧化碳;A、C、D、B、C;B中黑色固体变红色,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 2CO;生成物;生成物与过量的反应物反应生成的物质;处理尾气
高温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32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某化学兴趣小组按照课本实验方法(如图甲),做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实验时,发现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固体出现。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
【提出问题】
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条件,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更明显?
【查阅资料】
铜有+1和+2两种化合价,通常情况下,氧的化合价为-2,碳的化合价为+2或+4。
【猜想与假设】
(1)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种化合物,它的化学式为
(2)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质量比,以及反应装置,可以使该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
【分析与交流】
(3)小明同学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原因是
(4)对下列三种氧化铜和碳的质量比例,小芳建议选择
A.40:4 B.40:3 C.40:2
你认为小芳这样选择的理由是
【实验与结论】
(5)同学们决定按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他们在检验了乙装置的气密性后,往试管中加入已干燥的药品并开始加热,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
(6)待反应结束,先将导气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关闭止水夹,让产物自然冷却。若不关闭止水夹,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发布:2024/11/15 8:0:2组卷:47引用:2难度:0.5 -
2.某化学兴趣小组按照课本实验方法(如图甲),做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时,发现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固体出现.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
【提出问题】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如何选择合适条件,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更
明显?
【查阅资料】铜有+1 和+2 两种化合价,通常情况下,氧的化合价为-2,碳的化合价为+4或-4.
【猜想与假设】
(1)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种化合物,并猜测它的化学式为
(2)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质量比,以及反应装置,可以使该实验现象
更加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
【分析与交流】
(1)小吴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你认为这样建议的原理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小周建议用图乙装置替代甲装置.与甲相比较,乙装置中将试管直立放置的好处是
【实验与结论】
同学们决定按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他们在检验了乙
(填“可以”或“不能”)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不久,即可看到试管底部变红热,停止加热后,仍能看到红热现象,并沿试管底部自下而上蔓延,这个现象说明该反应是发布:2024/11/15 8:0:2组卷:15引用:1难度:0.3 -
3.小强在实验室完成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1)以下为该实验的步骤,正确的顺序为
①将导管移出盛有石灰水的试管;②装入药品;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④熄灭酒精灯;⑤固定装置;⑥点燃酒精灯;⑦连接仪器。
(2)A装置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3)小刚认为A装置(去掉网罩)也可用于实验室以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氧气,原因是发布:2024/11/27 8:0:1组卷:9引用:1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