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野生马麝最重要、密度最大的分布区,总面积约330km2。科研人员冬季对保护区内的野生马麝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所示。
生境(生存环境)类型 | 植被面积(km2) | 种群密度(头/km2) | 种群数量(头) |
针叶林 | 13.9 | 8.8 | 123 |
人工林 | 19.2 | - | - |
针阔混交林 | 8.2 | 5.0 | 41 |
阔叶林 | 53.4 | 3.5 | 187 |
灌丛 | 124.4 | 6.5 | 809 |
植被高度和种类易于被马麝捕食
植被高度和种类易于被马麝捕食
;野生马麝在 针叶林
针叶林
生境中密度最大,原因是 易逃避捕食
易逃避捕食
。经调查该保护区野生马麝约1160头,则该保护区内野生马麝种群密度约为 3.5
3.5
头/km2。(2)历史上,兴隆山保护区具有非常适宜的野生马麝生境,上世纪90年代保护区的野生马麝种群就增长到5000余头,而保护区内野猪和金钱豹等动物于60年代初期基本绝迹。试分析该保护区的野生马麝种群快速增长的原因是
野猪和金钱豹等于60年代初期基本绝迹,减少了马麝的种间竞争压力和被捕食的风险,所以种群快速增长
野猪和金钱豹等于60年代初期基本绝迹,减少了马麝的种间竞争压力和被捕食的风险,所以种群快速增长
。(3)利用3年被偷猎者丢弃的马麝尸体初步鉴定,各年龄段比例为:1-5龄占81.82%,其中2龄以下的个体占34.20%,6~9龄的仅占18.18%,没有发现10龄以上的个体,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
增长型
增长型
。试分析现在保护区种群密度较小的原因可能包括 ABCD
ABCD
。A.乱捕滥猎攫取经济利益
B.人工经济林的扩张
C.原有植被的过度破坏
D.农田的存在,使马麝被分隔在若干植被斑块中
【答案】植被高度和种类易于被马麝捕食;针叶林;易逃避捕食;3.5;野猪和金钱豹等于60年代初期基本绝迹,减少了马麝的种间竞争压力和被捕食的风险,所以种群快速增长;增长型;ABCD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2引用:1难度:0.6
相似题
-
1.麻雀是中国最常见、分布最广的鸟类,属于留鸟,不进行季节性迁徙。某地区的麻雀有家麻雀、树麻雀、黑顶麻雀、山麻雀等不同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31 4:0:1组卷:14引用:3难度:0.7 -
2.据报道,中国马蜂入侵法国并在法国发展速度很快,已经对当地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如图是一段时间内马蜂入侵法国的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发布:2025/1/22 8:0:1组卷:0引用:2难度:0.7 -
3.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图(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类类推).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进入成年,9+时进入老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发布:2024/12/31 4:30:1组卷:10引用:3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