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化酶是从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东北农业大学科研人员利用双重固定法,即采用戊二醛作交联剂(使酶相互连接),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来固定小麦酯酶,研究固定化酶的性质,并对其最佳固定条件进行了探究.如图显示的是部分研究结果(注: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包括酶活性和酶的数量),分析回答:

(1)从对温度变化适应性和应用范围的角度分析,甲图所示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固定化酯酶比游离酯酶对温度变化适应性更强,且应用范围较广固定化酯酶比游离酯酶对温度变化适应性更强,且应用范围较广.
(2)乙图曲线表明浓度为3%3%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最好,当海藻酸钠浓度较低时,酶活力较低原因是海藻酸钠浓度较低时包埋不紧密,酶分子容易漏出,数量不足海藻酸钠浓度较低时包埋不紧密,酶分子容易漏出,数量不足.
(3)固定化酶的活力随使用次数的增多而下降,由丁图可知,固定化酯酶一般可重复使用33次,酶活力明显下降.
(4)固定小麦酯酶不采用海藻酸钠直接包埋,同时用戊二醛作交联剂,这是因为酶分子过小,很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酶分子过小,很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考点】酶的特性及应用.
【答案】固定化酯酶比游离酯酶对温度变化适应性更强,且应用范围较广;3%;海藻酸钠浓度较低时包埋不紧密,酶分子容易漏出,数量不足;3;酶分子过小,很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20引用:6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