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阅读
一 袋百家米 ①趁春节长假,我每天都要伏案五个多小时,精心修改一部长篇小说稿。累了便踱出家门,到路上随便走走,放松放松。
②也许是春节,人们都呆在家里看电视的缘故吧,路上行人可数。“同志,你拾到我丢的五十多块钱吗?”突然,一个苍老的声音传了过来,吓我一大跳。我抬头一看,是个要饭的老头,腰弯成了七十度,头发花白,右手拄着一根木棍,左手拎着一个白色的破口袋。他看着我,目不转睛,似乎在等待着满意的回答。我说:“我没有看见,也没有拾到!”老头的目光黯淡了下来,叹息了一声,自言自语道:“我一个年关就要了这些钱呀!”说完,老头又拄着棍,低着头,顺着路边寻找起来。
③我从后面观察起这位老人,他左腿有点瘸,右脚每向前迈出一步,左脚须离地寸远,往外一甩,才能着地。我心里不由滋生一股怜悯之情,悄悄从口袋里掏出六十多元钱,往路边一扔,然后大声喊:“老人家,钱在这儿!钱在这儿!”未等老人转过身来,我已快步将钱拾起来,送到老人手里,急匆匆地走了。已经到了家门口,我还看见老人站在远处,打着眼罩往这儿看。
④年初八,天搓棉扯絮般地下了一整天,地上积雪有半尺厚。吃晚饭的时候,我听见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是那个要饭的老头,肩上扛着一袋什么,站在雪地里。我还没有开口,老人一个踉跄将口袋从肩上放了下来,说:“好心人!那天的钱是你故意给我的,我丢的钱都是零票子。因为急着等钱给老伴治病,当时我就没有找你还钱!”我赶紧邀请老人进屋说话,老人不愿意,他怕鞋上的雪会弄湿了我家地面。老人把口袋打开,原来是白白的大米。“我没有什么报答你的,这是我几天来要的几十斤百家米,留给你家孩子吃。吃了百家米,你家的孩子会受到好多人保佑的!”看着老人头发上的白雪,看着老人送给我的白米,我不由鄙夷起自己来,觉得先前对老人滋生出的居高临下的怜悯,实在是亵渎了这位善良的老人!
⑤那天晚上,尽管我和妻子使出各种各样留客的招数,老人还是没有留下来吃饭。门前的雪地上,只留下他两行脚印,右边的深些,左边的浅些,不一会儿,又被纷纷扬扬的大雪掩盖得没有了踪迹。
(选自《读者》)(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我”出于怜悯把假装捡来的六十多元钱送给要饭的老人,而老人则为了感恩送“我”一袋百家米。“我”出于怜悯把假装捡来的六十多元钱送给要饭的老人,而老人则为了感恩送“我”一袋百家米。
(2)结合上下文,体味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老头的目光黯淡了下来,叹息了一声,自言自语道:“我一个年关就要了这些钱呀!”
答:“黯淡”一词写出了老人因找不到急着给老伴治病的钱而焦急、失望和沮丧的心情。“黯淡”一词写出了老人因找不到急着给老伴治病的钱而焦急、失望和沮丧的心情。
(3)第④段划线句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这段景物描写雪大而且厚,既突出了天气的寒冷与雪路的难行,又为下文老人傍晚雪地送酬谢的百家米作伏笔,表现了老人的善良和有恩必报的性格特点。这段景物描写雪大而且厚,既突出了天气的寒冷与雪路的难行,又为下文老人傍晚雪地送酬谢的百家米作伏笔,表现了老人的善良和有恩必报的性格特点。
(4)试比较文章②③两段中画线语句外貌描写的作用?
答:第②段的外貌描写突出老人的身份、年纪大与生活的贫困;第③段的描写则是在听了老人的话后对老人的进一步观察,重在突出老人的腿部残疾,行走不便,为下文老人雪地送米作铺垫第②段的外貌描写突出老人的身份、年纪大与生活的贫困;第③段的描写则是在听了老人的话后对老人的进一步观察,重在突出老人的腿部残疾,行走不便,为下文老人雪地送米作铺垫
(5)看着老人送来的百家米,“我”觉得之前对老人的帮助是“亵渎”了老人的善良,你对“我”先前的举动是如何看待的?请结合内容阐述理由。
答:“我”之前只是觉得这只是一位腿有残疾的要饭老人,出于怜悯才去帮他。而当老人背着一袋百家米来道谢时,“我”被这位老人的善良和有恩必报的精神所感动,与之相比较,觉得自己之前的想法是对老人的冒犯,所以觉得之前对老人的帮助是“亵渎”了老人的善良。“我”之前只是觉得这只是一位腿有残疾的要饭老人,出于怜悯才去帮他。而当老人背着一袋百家米来道谢时,“我”被这位老人的善良和有恩必报的精神所感动,与之相比较,觉得自己之前的想法是对老人的冒犯,所以觉得之前对老人的帮助是“亵渎”了老人的善良。
【考点】记叙文.
【答案】“我”出于怜悯把假装捡来的六十多元钱送给要饭的老人,而老人则为了感恩送“我”一袋百家米。;“黯淡”一词写出了老人因找不到急着给老伴治病的钱而焦急、失望和沮丧的心情。;这段景物描写雪大而且厚,既突出了天气的寒冷与雪路的难行,又为下文老人傍晚雪地送酬谢的百家米作伏笔,表现了老人的善良和有恩必报的性格特点。;第②段的外貌描写突出老人的身份、年纪大与生活的贫困;第③段的描写则是在听了老人的话后对老人的进一步观察,重在突出老人的腿部残疾,行走不便,为下文老人雪地送米作铺垫;“我”之前只是觉得这只是一位腿有残疾的要饭老人,出于怜悯才去帮他。而当老人背着一袋百家米来道谢时,“我”被这位老人的善良和有恩必报的精神所感动,与之相比较,觉得自己之前的想法是对老人的冒犯,所以觉得之前对老人的帮助是“亵渎”了老人的善良。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5/3/1 12:30:2组卷:199引用:2难度:0.1
相似题
-
1.现代文阅读
一诺千金
秦文君
我做女孩时曾遇上一个男生开口向我借钱,而且张口就是借两元钱。在当时,这相当于我两个月的零花钱。我有些犹豫,因为人人都知道那男生家里很穷。他母亲几乎每年都给他生一个弟弟或妹妹。她留给大家的印象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腹部隆起行走蹒跚;另一种是刚生产完毕,额上扎着布条抱着新生婴儿坐在家门晒太阳。
我的为难令男生难堪,他低下头,说借钱有急用,又说保证五天内归还。我不知道怎么拒绝他,只得把钱借给了他。
时间一天天过去,到了第五天,男生竟没有来上学。整个白天,我都在心里责怪他。骂他不守信用,恍恍惚惚地总想哭上一通。
夜里快要睡觉时,我忽然听到窗外有人叫我,打开窗,只见窗外站着那个男生。他的脸上淌着汗,紧紧攥着拳头,哑着喉咙说:“看我变戏法!”他把拳头搁在窗台上,然后松开,手心里开了花似的展开了两元钱纸币。
我惊喜地叫起来,他也快活地笑了,仿佛我们共同完成了一件大事,让一块悬着的石头落了地。他反复说:“我是从旱桥奔过来的。”
后来我才知道,他当时借钱是给患低血糖的母亲买葡萄糖。为了如期归还借款,他天天到北站下的昌桥帮菜家推车。到了第五天的拂晓,他终于攒足了两元钱,乏极了,就倒在桥洞中,本想略睡一会儿,没想到竟酣睡了一个白天和黄昏。醒来后他就开始狂奔,所有的路人都猜不透这个少年为何十万火急地穿行在夜色中。
这是我和那个男生唯一的一次交往,但是它给我留下的震撼却是绵长深切的。以后再看到“优秀”、“守信用”之类的字眼,总会联想到他,因为他身上奔腾着一种感人的一诺千金的严jǐn。
据说那个男生后来果然成就了一番事业,也许他早已忘记了我们相处的那一段,可我总觉得那是他走向成功的源头。
去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天降大雨,那是场罕见的倾盆大雨。我打着伞去车站接一个朋友,我们曾约定,风雨无阻。我在车站久等也没见朋友露面,倒是看见一个少年,没带伞,抱着肩瑟瑟地站在车牌边,我把伞伸过去,他感激地说谢谢,告诉我说,他在这儿等一个朋友,车一辆一辆开过,雨在伞边形成一道道雨帘,天地间茫茫一片,怎么也不见我们所盼望的人。我对少年说他们也许不会来了,可少年固执地摇摇头。又来了一辆车,从车上跳下一个少年,无比欢欣地叫了一声。伞下的少年一下子蹿了出去,两个人热烈地击掌问候,那份快乐是如此坦荡无愧,相互的欣赏流tǎng在那一击中,让目睹那画面的我感到一种灵魂的升华。
我终于未能等到我的那份欣喜。我失望而归,却在家接到朋友的电话。她说雨实在太大,所以……我想说:约定时为何要说风雨无阻,完全可以说大雨取消;既然已说了风雨无阻,区区风雨又何足畏惧!不过,我什么也没说,只是轻轻地挂断了电话。因为一个并不怎么重诺言的人,她会找出一千条为自己开脱的理由;而我,更爱腾出时间想想那两个相会在暴雨中的少年。
(选文有改动)
(1)根据拼音写汉字
流tǎng
(2)在“借钱男生”、“两少年”以及“我的女友”中,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请说说理由。
(3)作者写两少年雨中赴约的目的是什么?
(4)文中向我借钱的那位男生除了守信用这一美德外,还有什么品质?请在文中用横线画出相关语句。
(5)如果你是“我”的那位女朋友,看到本文后,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请用60个左右的文字把它描述下来。发布:2025/3/13 14:0:1组卷:234引用:1难度:0.3 -
2.课外阅读。
第一次 马路旁的行(háng xíng)人道比马路要整整高出一个台阶,而他简直还没满一周岁。
他长着细弱的小腿,此刻这两条小腿却怎么也不听使唤,老是哆哆嗦嗦地……但两条腿的主人--小男孩想从马路上登上人行道的愿望却十分(强烈、猛烈),而且信心十足。
瞧,那只穿着好看袜子的小脚已经抬了起来,踩在了人行道的边缘上,但孩子还没有下定决心登上第二只脚,有那么一会儿他就那么站着:一只脚在人行道上,而另一只脚还在原处没动。
然而小孩又收回了跨出的那一步,他似乎在积蓄力量,小男孩就这么站着,既不前进,又不后退,只是固执地注视着自己的前方。
“还小呢,刚刚能走路,就能跨台阶?”路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啧了啧嘴说:“做大人的要帮他一把。”
而孩子的妈妈并没伸出手去,只是微笑着(鼓舞、鼓励)说:“自己上,小乖乖,自己上!”
“加油!加油!”旁边的小姑娘喊道。
终于,孩子的两只脚都站到了人行道上,小胖脸同时(裂开、绽开)了笑容。
“好一个登山者!”胡子爷爷幽默地说。他又摸摸孩子的头说:“一开头有困难,但坚持就能胜利。祝贺你成功!”
(1)划掉括号里不合适的读音和词语。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失败 后退 消耗 容易
(4)这篇短文主要写
表达了作者
(5)概括写出下面四种人的态度:
①老奶奶的态度:
②妈妈的态度:
③小姑娘的态度:
④胡子爷爷的态度:
(6)你从“小孩学步”这件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发布:2025/3/13 12:0:2组卷:61引用:2难度:0.2 -
3.课内阅读。
《地震中的父与子》片段 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有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
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到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 父亲大喊 阿曼达 我的儿子
(1)给文章的最后一段加上标点符号。
(2)“砾”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节
(3)“失”的意思有:①失掉;过失 ②没有把握住 ③找不着 ④改变常态 ⑤没有达到目的 文中有两个带点的“失”字,第一个取意思
(4)你认为这几个自然段主要是写什么?
(5)用“~~”画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
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
(6)读一读文中画“--”的句子,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
(7)想象填空: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
会说:
(8)写法学习指导与运用。
课文中大量描写了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请你也试着对自己进行一段语言、动作描写,突出重点,详略得当。发布:2025/3/13 12:0:2组卷:49引用:1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