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各题。
【甲】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乙】
出师表(节选)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丙】
九龄风度
      (唐)明皇以李林甫为相,后因召张九龄问可否。九龄曰:“宰相之职,四海具瞻。若人不当,则国受其殃。林甫为相,臣恐他日之后,祸及宗社。”帝意不悦。一日,帝曲宴近臣于禁范中。帝指示于九龄、林甫曰:“庭前盆池中所养鱼数头,鲜活可爱。”林甫曰:“赖陛下恩波所养。”九龄曰:“盆池之鱼,犹陛下任人,但能装景致助儿女之戏尔。”帝甚不悦。时人皆美九龄之忠直。
(选自《开元天宝遗事》,有删改)【注释】①具瞻:为众人所仰望。②曲宴:私宴,多指宫中之宴。③恩波:帝王的恩泽。
(1)【甲】诗作者陈子昂是
代诗人。【乙】文作者是
诸葛亮
诸葛亮
(姓名),刘禹锡曾在《陋室铭》中以“
南阳诸葛庐
南阳诸葛庐
”赞美他德才兼备,因而陋室不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3)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若人不当
委任/任用
委任/任用

②请根据前文推断加点词的解释:祸及宗社
国家
国家

(4)以下对【丙】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C

A.明皇询问张九龄的意见是因为拿不定主意。
B.曲宴上李林甫的表现证明他没有治国才能。
C.张九龄当面否定李林甫体现了他的刚直坦率。
D.曲宴上张九龄借“盆池之鱼”发挥,说话委婉。
(5)以下对三篇诗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B

A.【甲】诗【乙】文的作者都是怀才不遇之人。
B.【乙】【丙】两文都展现了人臣忠直的形象。
C.【甲】诗【丙】文都传递出人物悲愤的心情。
D.三篇诗文的作者或主人公都没有遇到明君。
(6)三篇诗文都表达了对于明君的期待,希望君王能够
亲/用/重贤臣
亲/用/重贤臣
,但运用的方式各自不同:【甲】诗借燕昭王的典故怀
:【乙】文以恳切的言辞提出对后主的建议,指出这样做才能达成
兴复汉室
兴复汉室
的大业;【丙】文中张九龄面对明皇的做法先是
反对
反对
,再是
批评
批评
,毫不妥协。

【答案】唐;诸葛亮;南阳诸葛庐;委任/任用;国家;C;B;亲/用/重贤臣;古;今;兴复汉室;反对;批评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23引用:3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从军行(其一)
    (唐)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注】①海风:从边地沙漠南海吹来的风。②关山月:乐府曲名,属横吹曲,多为伤离别之辞。③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一作“谁解”。④金闺:对女子闺阁的美称,指家庭。
    ( 1)请赏析第二句中“独”字妙在何处?
    ( 2)请结合三四两句中的主要意象,分析诗人情感。

    发布:2024/12/27 2:30:1组卷:59引用:2难度:0.3
  • 2.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山馆
    余靖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
    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
    远岫穿云翠,畲田得雨肥。
    渊明谁送酒?残菊绕墙飞。
    【注释】①本诗写于诗人因支持范仲淹改革被贬期间,大约是他晚年所作。②岫 (xiù):峰峦。③畲 (shē)田:开垦过三年的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萧条”一词 写出了山馆的寂寥冷清,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凄凉。
    B.颔联写诗人所见傍晚之景:树因秋色更显苍老,倦鸟在暮色中低回归巢。
    C.尾联诗人自比陶潜,陶潜有亲友送酒,而自己只有残菊相伴,内心惆怅不已。
    D.全诗采用由远及近的顺序,生动再现了山馆秋景,意蕴悠长,回味无穷。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颈联“远岫穿云翠,畲田得雨肥”两句的妙处。

    发布:2024/12/27 3:30:2组卷:42引用:3难度:0.5
  •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①王孙:此指远游的人。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春草起兴,想象独特,巧妙地把眼前春色与离别之情融为一体。
    B.第三联中“侵”“接”二字承接“又生”,描绘出了芳草蔓延扩展之势。
    C.尾联点题,芳草青青的古原成为送别的背景,“草”与“送别”自然浑成。
    D.“萋萋”与“离离”相照应,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的伤春与伤离别之情。
    (2)诗的第二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以浅近的语言道出了深刻的哲理,成为千古绝句。请简要分析这句诗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发布:2024/12/27 3:30:2组卷:2引用:3难度:0.4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