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用一株小草改变世界》(节选)ㅤㅤ①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开堂坐诊的父亲摘引《诗经》中的一句话“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为她取名。“苹”指的是蒿类植物,人们惊叹于从取名开始,屠呦呦的命运注定要与这棵神奇的小草连在一起。
ㅤㅤ②受父亲影响,屠呦呦从小就喜欢翻看医书,对中草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树立了治病救人的理想。带着这个理想,1951年,屠呦呦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大学四年,屠呦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工作。
ㅤㅤ③她几十年如一日,埋首于深爱的事业中。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屠呦呦被任命为科研组长。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由于恶性疟原虫对以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通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由于实验室没有配套的通风设备,加上经常和各种化学溶剂打交道。屠呦呦的身体很快受到伤害,患上了结核、肝病等多种慢性疾病。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除了在实验室“摇瓶子”,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不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000多种中草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访集》。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她继续探索,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她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尝试在不同摄氏度的条件下制取青蒿提取物。在失败了一百九十次之后,1971年10月4日,屠呦呦终于如原以偿地从第一百九十一号样品中获得了抗疟效果达到百分之百的提取物。为进一步完善这种新型特效药物,屠呦呦还率队历时六年,排除干扰,克服困难,成功开发出了一种抗击疟疾的“有效武器”——双氢青蒿素。
ㅤㅤ④2011年9月,81岁的屠呦呦登上了拉斯克医学奖的领奖台,斩获临床医学研究奖,那是彼时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奖项。在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的描述里,屠呦呦是一个靠“洞察力、视野和顽强的信念”发现了青蒿素的中国女人。
ㅤㅤ⑤2015年,屠呦呦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当颁奖词回响在地球上空的时候,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疟疾,一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中国的一位女性科学家制服了。屠呦呦,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谱写了一部精彩的人生传奇。
ㅤㅤ⑥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无穷的魔力。屠呦呦正是如青蒿一样的科学追梦人,将生命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绿意盎然。
(1)填空。
ㅤㅤ文章按照
时间
时间
顺序,叙述了屠呦呦从小树立
治病救人
治病救人
的理想,“几十年如一日”,带领团队,以
百折不挠
百折不挠
的拼搏精神,成功开发出抗击疟疾的“有效武器”——
双氢青蒿素
双氢青蒿素
,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经历。文章结构别具匠心,开头结尾
相呼应
相呼应
,照应题目;材料安排详略得当,第
段详写。
(2)为什么说“屠呦呦的命运注定要与这棵神奇的小草连在一起”?请结合短文内容写出你的理解。
通读短文可知,屠呦呦出生时,开堂坐诊的父亲摘引《诗经》中的一句话“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为她取名。“苹”指的是蒿类植物,人们惊叹于从取名开始,屠呦呦的命运注定要与这棵神奇的小草连在一起。因为父亲希望她继承父业,进行草药研究,治病救人。因此,这就是文中说“屠呦呦的命运注定要与这棵神奇的小草连在一起”的原因。
通读短文可知,屠呦呦出生时,开堂坐诊的父亲摘引《诗经》中的一句话“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为她取名。“苹”指的是蒿类植物,人们惊叹于从取名开始,屠呦呦的命运注定要与这棵神奇的小草连在一起。因为父亲希望她继承父业,进行草药研究,治病救人。因此,这就是文中说“屠呦呦的命运注定要与这棵神奇的小草连在一起”的原因。

(3)提取文中关键信息,概括写出屠呦呦的“洞察力”“视野”和“顽强的信念”表现在哪些方面。
洞察力:
屠呦呦在《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青蒿的治疗方法,并且意识到青蒿中的活性成分可能是被煮沸和高温破坏了。
屠呦呦在《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青蒿的治疗方法,并且意识到青蒿中的活性成分可能是被煮沸和高温破坏了。

视野:
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不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000多种中草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访集》。
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不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000多种中草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访集》。

顽强的信念:
在失败了一百九十次之后,1971年10月4日,屠呦呦终于如原以偿地从第一百九十一号样品中获得了抗疟效果达到百分之百的提取物。
在失败了一百九十次之后,1971年10月4日,屠呦呦终于如原以偿地从第一百九十一号样品中获得了抗疟效果达到百分之百的提取物。

(4)文章结尾写“青蒿”,也是写屠呦呦。请联系全文写出相对应的青蒿或人物的品质特点。
青蒿 郁郁葱葱地
长在山野
外表朴实无华 内蕴无穷的魔力
抗击疟疾的“有效武器”——双氢青蒿素
抗击疟疾的“有效武器”——双氢青蒿素
屠呦呦 简陋的实验条
件,困难重重
是如青蒿一样的科学追梦人
是如青蒿一样的科学追梦人
将生命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绿意盎然
将生命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绿意盎然
保护人类
生命健康

【答案】时间;治病救人;百折不挠;双氢青蒿素;相呼应;③;通读短文可知,屠呦呦出生时,开堂坐诊的父亲摘引《诗经》中的一句话“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为她取名。“苹”指的是蒿类植物,人们惊叹于从取名开始,屠呦呦的命运注定要与这棵神奇的小草连在一起。因为父亲希望她继承父业,进行草药研究,治病救人。因此,这就是文中说“屠呦呦的命运注定要与这棵神奇的小草连在一起”的原因。;屠呦呦在《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青蒿的治疗方法,并且意识到青蒿中的活性成分可能是被煮沸和高温破坏了。;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不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000多种中草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访集》。;在失败了一百九十次之后,1971年10月4日,屠呦呦终于如原以偿地从第一百九十一号样品中获得了抗疟效果达到百分之百的提取物。;抗击疟疾的“有效武器”——双氢青蒿素;是如青蒿一样的科学追梦人;将生命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绿意盎然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38引用:1难度:0.1
相似题
  • 1.现代文阅读
    一诺千金
    秦文君
          我做女孩时曾遇上一个男生开口向我借钱,而且张口就是借两元钱。在当时,这相当于我两个月的零花钱。我有些犹豫,因为人人都知道那男生家里很穷。他母亲几乎每年都给他生一个弟弟或妹妹。她留给大家的印象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腹部隆起行走蹒跚;另一种是刚生产完毕,额上扎着布条抱着新生婴儿坐在家门晒太阳。
    我的为难令男生难堪,他低下头,说借钱有急用,又说保证五天内归还。我不知道怎么拒绝他,只得把钱借给了他。
          时间一天天过去,到了第五天,男生竟没有来上学。整个白天,我都在心里责怪他。骂他不守信用,恍恍惚惚地总想哭上一通。
          夜里快要睡觉时,我忽然听到窗外有人叫我,打开窗,只见窗外站着那个男生。他的脸上淌着汗,紧紧攥着拳头,哑着喉咙说:“看我变戏法!”他把拳头搁在窗台上,然后松开,手心里开了花似的展开了两元钱纸币。
    我惊喜地叫起来,他也快活地笑了,仿佛我们共同完成了一件大事,让一块悬着的石头落了地。他反复说:“我是从旱桥奔过来的。”
          后来我才知道,他当时借钱是给患低血糖的母亲买葡萄糖。为了如期归还借款,他天天到北站下的昌桥帮菜家推车。到了第五天的拂晓,他终于攒足了两元钱,乏极了,就倒在桥洞中,本想略睡一会儿,没想到竟酣睡了一个白天和黄昏。醒来后他就开始狂奔,所有的路人都猜不透这个少年为何十万火急地穿行在夜色中。
          这是我和那个男生唯一的一次交往,但是它给我留下的震撼却是绵长深切的。以后再看到“优秀”、“守信用”之类的字眼,总会联想到他,因为他身上奔腾着一种感人的一诺千金的严jǐn。
          据说那个男生后来果然成就了一番事业,也许他早已忘记了我们相处的那一段,可我总觉得那是他走向成功的源头。
          去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天降大雨,那是场罕见的倾盆大雨。我打着伞去车站接一个朋友,我们曾约定,风雨无阻。我在车站久等也没见朋友露面,倒是看见一个少年,没带伞,抱着肩瑟瑟地站在车牌边,我把伞伸过去,他感激地说谢谢,告诉我说,他在这儿等一个朋友,车一辆一辆开过,雨在伞边形成一道道雨帘,天地间茫茫一片,怎么也不见我们所盼望的人。我对少年说他们也许不会来了,可少年固执地摇摇头。又来了一辆车,从车上跳下一个少年,无比欢欣地叫了一声。伞下的少年一下子蹿了出去,两个人热烈地击掌问候,那份快乐是如此坦荡无愧,相互的欣赏流tǎng在那一击中,让目睹那画面的我感到一种灵魂的升华。
          我终于未能等到我的那份欣喜。我失望而归,却在家接到朋友的电话。她说雨实在太大,所以……我想说:约定时为何要说风雨无阻,完全可以说大雨取消;既然已说了风雨无阻,区区风雨又何足畏惧!不过,我什么也没说,只是轻轻地挂断了电话。因为一个并不怎么重诺言的人,她会找出一千条为自己开脱的理由;而我,更爱腾出时间想想那两个相会在暴雨中的少年。
          (选文有改动)
    (1)根据拼音写汉字
          流tǎng
     
              严jǐn
     

    (2)在“借钱男生”、“两少年”以及“我的女友”中,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请说说理由。
    (3)作者写两少年雨中赴约的目的是什么?
    (4)文中向我借钱的那位男生除了守信用这一美德外,还有什么品质?请在文中用横线画出相关语句。
    (5)如果你是“我”的那位女朋友,看到本文后,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请用60个左右的文字把它描述下来。

    发布:2025/3/13 14:0:1组卷:234引用:1难度:0.3
  • 2.课外阅读。
    第一次      马路旁的行(háng  xíng)人道比马路要整整高出一个台阶,而他简直还没满一周岁。
          他长着细弱的小腿,此刻这两条小腿却怎么也不听使唤,老是哆哆嗦嗦地……但两条腿的主人--小男孩想从马路上登上人行道的愿望却十分(强烈、猛烈),而且信心十足。
          瞧,那只穿着好看袜子的小脚已经抬了起来,踩在了人行道的边缘上,但孩子还没有下定决心登上第二只脚,有那么一会儿他就那么站着:一只脚在人行道上,而另一只脚还在原处没动。
          然而小孩又收回了跨出的那一步,他似乎在积蓄力量,小男孩就这么站着,既不前进,又不后退,只是固执地注视着自己的前方。
    “还小呢,刚刚能走路,就能跨台阶?”路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啧了啧嘴说:“做大人的要帮他一把。”
          而孩子的妈妈并没伸出手去,只是微笑着(鼓舞、鼓励)说:“自己上,小乖乖,自己上!”
    “加油!加油!”旁边的小姑娘喊道。
          终于,孩子的两只脚都站到了人行道上,小胖脸同时(裂开、绽开)了笑容。
    “好一个登山者!”胡子爷爷幽默地说。他又摸摸孩子的头说:“一开头有困难,但坚持就能胜利。祝贺你成功!”
    (1)划掉括号里不合适的读音和词语。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失败
     
    后退
     
    消耗
     
    容易
     
    (3)坚持就能胜利。这句话改为反问句是:
     

    (4)这篇短文主要写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5)概括写出下面四种人的态度:
    ①老奶奶的态度:
     

    ②妈妈的态度:
     

    ③小姑娘的态度:
     

    ④胡子爷爷的态度:
     

    (6)你从“小孩学步”这件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发布:2025/3/13 12:0:2组卷:61引用:2难度:0.2
  • 3.课内阅读。
    《地震中的父与子》片段      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有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
          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到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    父亲大喊     阿曼达    我的儿子
    (1)给文章的最后一段加上标点符号。
    (2)“砾”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
    (3)“失”的意思有:①失掉;过失  ②没有把握住  ③找不着  ④改变常态  ⑤没有达到目的     文中有两个带点的“失”字,第一个取意思
     
    ,第二个取意思。
    (4)你认为这几个自然段主要是写什么?
    (5)用“~~”画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
    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
    (6)读一读文中画“--”的句子,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
    (7)想象填空: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
     

    会说:
     

    (8)写法学习指导与运用。
    课文中大量描写了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请你也试着对自己进行一段语言、动作描写,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发布:2025/3/13 12:0:2组卷:49引用: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