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清明前后,有市民因食用“红心”甘蔗而发生中毒事件。甘蔗出现“红心”现象,是因甘蔗富含糖分和水分,易被节菱孢霉菌、镰刀菌、假丝酵母、枝孢霉、刺黑乌霉等霉菌侵蚀。为确定引起食用“红心”甘蔗中毒的霉菌种类,某微生物研究所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准备】
①取正常甘蔗,榨汁后灭菌,均分6组,每组500mL。
②将从“红心”甘蔗中分离得到的上述5种霉菌,分别接种于其中的5组甘蔗汁中。
③将上述5组霉菌培养液和1组未接种的甘蔗汁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15天,备用。
④选同种健康、断乳小鼠多只备用。
【实验步骤】
①喂养实验:将备用的5组霉菌培养液和1组       的甘蔗汁各喂养20组小鼠(每组3只),每次给每只小鼠喂养0.5mL,未出现中毒症状的隔2小时加喂1次,最多4次。
②统计小鼠中毒组数:若每组3只小鼠中有2只或3只小鼠出现中毒症状,再用备用小鼠重复实验,结果仍有2只或3只小鼠出现中毒症状,确定为中毒组。
③症状对比:将小鼠中毒症状与人食用“红心”甘蔗的中毒症状对比。
【实验数据】
接种霉菌种类 节菱孢霉菌 镰刀菌 假丝酵母 枝孢霉 刺黑乌霉
小鼠中毒组数 12 0 3 0 0 0
与人中毒症状对比 相同         不同                          
【实验分析及结论】
(1)步骤①填写
未接种
未接种

(2)步骤④选同种健康、断乳小鼠多只,其目的与下列
BC
BC
相同。
A.测量某一植物的株高时,要“多次”测量
B.探究双子叶植物根系的特点,要取用“多种”双子叶植物
C.探究候鸟的迁徙与气温变化有关,选取“多只”同种候鸟
(3)节菱孢霉菌、镰刀菌、假丝酵母、枝孢霉等霉菌
细胞核(填“有”或“没有”)。
(4)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断:食用“红心”甘蔗导致人中毒的霉菌是
节菱孢霉菌
节菱孢霉菌

【知识拓展】进一步研究发现:甘蔗被该霉菌污染后,产生了一种毒素(3-硝基丙酸)。该毒素与黄曲霉素一样,高温下不易分解。由此联系生活实际,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B
B

A.“红心”甘蔗榨汁后饮用
B.不食用发霉变质的面包
C.被黄曲霉素污染的花生加热后食用

【答案】未接种;BC;有;节菱孢霉菌;B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1/24 8:0:27组卷:59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生长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它能促进植物的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植物的顶芽、嫩叶能产生生长素并向下运输….某同学从资料上得知:“植株上的嫩叶能合成生长素,生长素能防止叶柄脱落”。为了验证这一结论,该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健壮植物若干,不含生长素的羊毛脂,含生长素的羊毛脂,剪刀等。
    实验步骤:
    ①取两盆长势相同的植物,分别标号甲、乙,并分别去除顶芽,留下嫩叶A、B、C。
    ②用剪刀剪去甲盆植物叶片A,在叶柄断口敷上不含生长素的羊毛脂;乙不作处理。
    ③甲、乙两植物置于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叶柄A的情况。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中去掉顶芽的目的是
     

    (2)选择叶片A而不选择叶片B、C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是
     

    (3)如果题干结论成立,该同学可以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4)小明同学认为据此不能验证题干结论,如果让你参与实验,你准备如何完善实验设计:
     

    发布:2024/12/28 16:0:2组卷:12引用:3难度:0.5
  • 2.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植物根的向地性,做了如下实验:

    ①将一株绿豆幼苗的幼根,从根尖的尖端开始每隔2mm做一个记号,分成10个区域。
    ②在一个广口瓶里放一些湿棉花,将这株绿豆苗水平摆放在瓶壁和湿棉花之间,如图甲,整个装置放置在23℃左右的黑暗房间里。
    ③3小时内,每隔20分钟,拍摄一张幼根的照片,将照片处理汇总成如图乙。
    ④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绘制一幅幼苗根尖细节的模型图,如图丙。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要将整个装置放置在黑暗环境中的原因是
     

    (2)根据图丙,可知该幼根远地一侧的生长速度
     
    近地一侧的生长速度,于是根就表现出向地弯曲生长。
    (3)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生长素的分布由于受到重力影响,所以水平放置的幼根近地部位生长素的浓度高于远地部位”,请你结合观察到的现象,解释本实验中生长素对根向地生长的影响:
     

    发布:2024/12/28 16:30:2组卷:10引用:2难度:0.5
  • 3.大鲵,俗称娃娃鱼,它是与恐龙同时代的古老物种,有“水中活化石”之称,在我国的野生数量急剧减少。资料显示:大鲵在野生环境下15年左右才能成熟,可达几十公斤,爬行缓慢,容易被捕捞。如果受到噪声刺激,它的受精卵就无法正常发育。
    我国一个科研团队想要探究哪种养殖模式有利于大鲵的繁殖。他们选择:数量相等、大小相似(重量约2.5千克)、性别比例为1:1的大鲵作为实验材料。分别采用三种不同的养殖模式,测试大鲵的生长及繁殖效果等,获得的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分析数据回答问题。
    组别 养殖模式 性别 数量(尾) 均重(千克/尾) 产卵(精)率 孵化率
    A 工厂化养殖 5 2.5 60% 27.37%
    5 2.72 80%
    B 仿生态养殖 5 2.66 100% 58.17%
    5 2.76 80%
    C 原生态养殖 5 2.58 75% 56.16%
    5 2.68 50%
    (1)分析表格,你认为实验团队是通过比较
     
    判断繁殖效果好坏。
    (2)本实验的变量是
     
    ,对照组是
     

    (3)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
     

    发布:2024/12/28 16:30:2组卷:15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