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提到动画修复,人们的刻板印象是修复师对胶片进行清洗、扫描、调色,随着深度学习和AI算法的兴起,①动画修复逐渐转向“人工+智能”的修复模式动画修复逐渐转向“人工+智能”的修复模式。
“传统的人工修复多是去掉胶片上的脏点、划痕、抖动等,它只是让画面更干净,是一种‘锦上添花’的处理方式。②人工智能技术却可以做到‘无中生有’人工智能技术却可以做到‘无中生有’,填充画面缺少的细节,为动画修复提供了更多可能。比如运用超分辨率和智能插帧算法,完成视频从低清到高清的转换并生成中间帧内容。此外,以往人工处理耗时较长的一些修复过程,AI算法结合强大的算力可以加速数万倍。”技术人员告诉记者。
尽管有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③但AI技术还无法完全代替人工但AI技术还无法完全代替人工。影像胶片修复可以通过AI算法消除和矫正胶片上的划痕、噪波、霉斑等,实现增强视频画质的效果,但动画的修复并不是一味提升画质就可以了,修复过程需要有专业的艺术指导和人工辅助,才能尽量保留原影片的艺术风格和美感,防止AI“误伤”艺术效果。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2)根据上文,概括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动画修复的原因。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进行概括,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考点】概括要点.
【答案】动画修复逐渐转向“人工+智能”的修复模式;人工智能技术却可以做到‘无中生有’;但AI技术还无法完全代替人工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3引用:5难度:0.7
相似题
-
1.根据以下文字,请给“非虚构散文”下一个简要定义,不超过40个字。
产生于新世纪的“非虚构散文”是一种新的写作形态。长篇“非虚构”散文《大地上的亲人》从一个农村儿媳的视角,叙述三个村庄亲人真实而复杂的生存境遇,展现了处于转型期中国农民的命运和基层社会的真实图景。但是有一些打着“非虚构写作”旗号的作品,缺乏散文文体应有的优美语言、修辞、文气、情采、格调、氛围,这样的作品读起来自然味同嚼蜡。发布:2025/1/1 4:0:1组卷:4引用:5难度:0.7 -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哈佛的一位文学教授在介绍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时,将教室的窗帘全部拉上,点起一枝蜡烛,说这是普希金;然后又点起一枝蜡烛,说这是果戈理;接着再点起一枝蜡烛,说这是契诃夫;最后,他打开窗帘,阳光撒满教室,他说,这就是托尔斯泰。
关于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这位哈佛教授的两个主要观点是:
①
②
(每点不超过30个字)发布:2025/1/1 4:0:1组卷:10引用:10难度:0.8 -
3.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于4月24日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备受关注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在启动仪式上公布。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将依次编号。据介绍,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体现了探索自然和宇宙空间的文化传承,寓意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而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态度。发布:2025/1/2 6:30:3组卷:311引用:55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