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可用于物体表面和环境消毒。用钛、石墨等作电极组装简易装置电解食盐水可制备次氯酸钠,能起到一定的应急作用。
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NaCl+H2O 通电 NaClO+H2↑
(提出问题)改变温度、氯化钠溶液浓度、电压和电极间距是否会影响该实验呢?
(查阅资料)有效氯含量可以反映次氯酸钠含量,有效氯含量越高,次氯酸钠含量越高。
(进行实验)
实验1:20℃,钛电极间距1cm,电压10V,1L氯化钠溶液,通电1小时
通电
实验编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NaCl溶液浓度 | 1% | 2% | 3% | 4% | 5% | 6% |
有效氯含量/(g/L) | 3.5 | 3.8 | 3.9 | 4 | 3.9 | 3.7 |
实验编号 | 温度/℃ | 电压/V | 钛电极间距/cm | 有效氯含量/(g/L) |
2-1 | 20 | 20 | 1 | 8.4 |
2-2 | 30 | x | 1 | 8.0 |
2-3 | 40 | 20 | 1 | 7.8 |
2-4 | 20 | 20 | 0.5 | 8.2 |
2-5 | 20 | 20 | 1.5 | 8 |
(1)由实验1可知,有效氯含量随氯化钠溶液浓度变化的规律是
氯化钠溶液浓度是1%-4%时,有效氯含量随着氯化钠溶液浓度增大而增大,氯化钠溶液浓度是4%-6%时,有效氯含量随着氯化钠溶液浓度增大而减小
氯化钠溶液浓度是1%-4%时,有效氯含量随着氯化钠溶液浓度增大而增大,氯化钠溶液浓度是4%-6%时,有效氯含量随着氯化钠溶液浓度增大而减小
。(2)设计实验2-1、2-4、2-5的目的是
探究钛电极间距对有效氯含量的影响
探究钛电极间距对有效氯含量的影响
。(3)实验2-2中,x=
20
20
。(4)能证明电压对有效氯含量有影响的实验是
1-4和2-1
1-4和2-1
(填实验编号)。(反思与评价)
(5)实验过程需在通风处进行并严禁烟火,原因是
反应生成氢气,氢气和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遇明火或加热时发生爆炸
反应生成氢气,氢气和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遇明火或加热时发生爆炸
。(6)84消毒液对皮肤和口腔黏膜具有腐蚀性和刺激性,一般市售84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0g/L。结合本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A
(填字母)。A.使用84消毒液时建议佩戴防护口罩与手套
B.本实验中,温度越高,有效氯含量越高
C.实验2-1中,有效氯含量达到市售84消毒液标准
【答案】氯化钠溶液浓度是1%-4%时,有效氯含量随着氯化钠溶液浓度增大而增大,氯化钠溶液浓度是4%-6%时,有效氯含量随着氯化钠溶液浓度增大而减小;探究钛电极间距对有效氯含量的影响;20;1-4和2-1;反应生成氢气,氢气和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遇明火或加热时发生爆炸;A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4引用:2难度:0.5
相似题
-
1.如图1为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实验装置。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2)用装置B和E组合制取氧气,反应方程式为
(3)实验室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氢气的反应方程式为
(4)实验室用未知浓度的盐酸和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
①澄清石灰水已变质;
②气体中除了有CO2外,还有氯化氢气体。
经过讨论设计如图2装置进行探究。试管I、试管Ⅱ盛放AgNO3溶液,试管Ⅲ中盛放原瓶中的澄清石灰水。
实验过程:
根据试管I中的
问题讨论:
①试管Ⅱ中AgNO3溶液的作用为
②同学们用F装置除去CO2中的氯化氢气体,F装置中的药品可选用
A.NaOH溶液
B.AgNO3溶液
C.饱和NaHCO3溶液发布:2024/12/24 8:0:11组卷:76引用:3难度:0.6 -
2.实验小组研究几种常用胃药的抗酸效果。
【查阅资料】
i.溶液的pH越大,酸性越弱。人体胃液的主要成分为盐酸,正常pH范围为0.9~1.5。
ⅱ.三种胃药的有效成分如下。胃药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胃胀气等症状。胃药a 胃药b 胃药c 碳酸氢钠
NaHCO3铝碳酸镁
Al2Mg6(OH)16CO3•4H2O氢氧化铝
Al(OH)3
实验一:验证胃药是否能抗酸
各取25mLpH=1.20的稀盐酸放入三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有效成分质量相同的三种胃药,搅拌120s,观察实验现象并用pH传感器测定反应后溶液的pH。现象 反应后溶液的pH 胃药a 产生大量气体 6.37 胃药b 产生极少量气体 4.25 胃药c 无气体 1.34
(2)胃药c中的氢氧化铝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3)由实验一可知三种胃药都能抗酸,依据是
实验二:探究影响胃药抗酸效果的因素
下表所示实验中,均取25mLpH=1.20的稀盐酸,加入胃药,搅拌,用pH传感器测定一定反应时间后溶液的pH(反应后pH越大,抗酸效果越好)。实验编号 胃药种类 有效成分质量/g 反应时间/s 溶液的pH ① 胃药a 0.5 60 6.02 ② 胃药a 0.5 120 6.37 ③ 胃药a 0.5 180 6.54 ④ 胃药b 0.5 60 3.93 ⑤ 胃药b 0.5 120 4.25 ⑥ 胃药b 0.5 180 4.70 ⑦ 胃药c 0.5 60 1.26 ⑧ 胃药c 0.5 120 1.34 ⑨ 胃药c 0.5 180 1.42
(5)由实验二可知,胃药种类对抗酸效果的影响的结论是
【反思与评价】
(6)实际应用中,胃药b比胃药a、c使用得更多。结合上述实验,说明胃药b具有的优势是发布:2024/12/25 13:0:1组卷:175引用:2难度:0.5 -
3.寿春中学化学组的同学设计了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改良实验,如实验1.当火焰熄灭后发现留有剩余,硫为什么会熄灭呢?每个人都提出了自己的猜想.
【猜想】
甲同学猜想:硫燃烧耗尽了瓶内的氧气,所以它熄灭了;
乙同学猜想:硫燃烧后瓶内的二氧化硫(不支持硫的燃烧)浓度过高导致硫熄灭了;
丙同学猜想:甲和乙都只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他认为甲和乙都有道理;
丁同学猜想:
【设计实验】丁同学设计了实验2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实验反思】(1)硫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实验结论 (1)把少量红磷放在铝制小盒内,然后放入装有细沙的集气瓶,塞紧瓶塞,用放大镜点燃硫,观察现象. 硫燃烧一会儿就熄灭了. 磷燃烧需满足的条件:①温度达到着火点;
②丁同学的猜想正确. (2)待冷却后,用放大镜聚光加热铝盒内的红磷,观察现象. 红磷燃烧,放出热量的同时产生了
(2)实验1与课本实验相比,实验1的优点是
(3)实验2中细沙的作用是
(4)实验室中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实验不用硫代替红磷的原因是发布:2024/12/2 8:0:1组卷:31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