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的是“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较黑暗(选“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是为了能确定像的位置像的位置。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相等;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相等。
(3)移去蜡烛B,在原处放一个光屏,光屏上不能不能(填“能”或“不能”)显示蜡烛的像。
(4)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BB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答案】较黑暗;像的位置;相等;相等;不能;B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20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柯将一块厚度为0.5cm的玻璃板(P和Q两个平面都是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如图甲所示)竖直架在水平台板上面,再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实验。
物距u/cm 5.0 6.0 7.0 8.0 像距v/cm 4.5 5.5 6.5 7.5
(2)探究蜡烛A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写出实验操作 。
(3)小柯按照图甲中的测量方法,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一些数据:得出像距小于物距的结论。你认为他的测量错误的是 (选填“物距u”或“像距v”),根据数据推算玻璃板的厚度为 cm。小柯吸取了经验教训,重新选择了一块 (选填“薄”或“厚”)的玻璃板进行了实验。
(4)在探究像与物大小关系时,小柯用一个跟A蜡烛完全相同的B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其跟A蜡烛的像重合,此时B蜡烛 (选填“替代蜡烛A”或“替代蜡烛A的像”,下同);在探究像与物到镜面的关系时,测量B蜡烛到镜面的距离,此时B蜡烛 。
(5)小柯用图甲中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发现不便得到像和物左右之间的关系。为解决这一问题,应选用图乙中的 (选填字母)棋子进行实验。发布:2024/10/11 15:0:1组卷:213引用:1难度:0.5 -
2.小明用如图甲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最好在较 (选填“亮”、“暗”)的环境下进行该实验,便于观察蜡烛A的像。
(2)本实验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因为玻璃板具有透光性便于 。
(3)小明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图乙所示,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硬币的像在a处;将平面镜平移至如图丙所示的位置时,硬币的成像情况是 。
A.硬币成像在a处
B.硬币成像在b处
C.硬币成像在c处
D.硬币无法通过平面镜成像
(5)如图丁所示,表演“浇不灭的蜡烛”的魔术时,杯中的“蜡烛”是实际蜡烛通过玻璃板形成的 (选填“正”或“倒”)立的 (选填“虚”或“实”)像。
(6)小明想确定家中穿衣镜成像的反射面,他将笔尖紧贴镜面A,如图戊所示,发现笔尖的像与笔尖之间有一段距离,说明 (填“A”或“B”)是反射面。发布:2024/10/13 1:0:1组卷:212引用:4难度:0.5 -
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实验时采用 作为平面镜,主要目的为了 ,并将其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最好在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为确定像的虚实,需在 的蜡烛位置放一个光屏(选填“点燃”或“未点燃”),并在图中的 位置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A”或“B”)。
发布:2024/10/17 4:0:1组卷:58引用:4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