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也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化石显示,距今几十万年前是大熊猫的极盛时期,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地区,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目前的分布已退缩到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四个主要片区。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达1864只,种群数量稳步恢复。如图1为大熊猫分布区历史变化及目前分布片区图。

陕西南部的秦岭片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如图2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1)指出大熊猫目前分布区面积萎缩、隔离的自然原因。
(2)描述秦岭片区1976年至2000年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3)分析导致秦岭片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
【答案】故答案为:
(1)(全球)气候变化,导致能猫适宜栖息地面积萎缩; (造山运动)山脉隆升,(高山深谷)导致栖息地隔离。
(2)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 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 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
(3)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
(1)(全球)气候变化,导致能猫适宜栖息地面积萎缩; (造山运动)山脉隆升,(高山深谷)导致栖息地隔离。
(2)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 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 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
(3)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2/16 15:0:2组卷:2引用:2难度:0.5
相似题
-
1.如图为“我国自然灾害脆弱性(即灾情区域差异)划分图”。读图回答1~2题。
广东、江苏两省属于自然灾害“轻度脆弱”地区,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发布:2024/12/31 15:30:1组卷:2引用:1难度:0.8 -
2.如图为某年部分国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比较图(圆的大小反映国家排放总量,圆越大,代表该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越大)。据此回答下题。
该图反映了( )发布:2024/12/31 16:0:1组卷:2引用:1难度:0.9 -
3.甘肃省定西市属于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地区,多年来定西人总结了“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坡退耕还草披褂子,山腰兴修梯田系带子,山下覆膜建棚挣票子,沟底筑坝蓄水穿靴子”的治理开发模式(如图),读图回答13~14题。
下列关于定西市生态环境脆弱的自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土质致密
②地表沟壑纵横
③植被覆盖率低
④气候比较干旱
⑤冬季多暴雨发布:2024/12/31 17:0:2组卷:0引用:1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