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杜甫的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这两首诗都写于作者困居长安期间,比较它们在感情表达上有何异同。
(2)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
【考点】表达技巧.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27 14:0:0组卷:31引用:2难度:0.6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太原早秋
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体裁来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从题材来看,这是一首边塞诗。
B.首联“众芳歇”中“芳”指花,就是说很多的花儿已经凋落了。“大火流”点出了时至七月了,正是七月流火,酷暑难耐的季节。诗歌开头两句借自然景物含蓄地表明了诗歌所描写的季节——早秋。
C.颔联承接首联的“早秋”,“威”就是威力、威风,在此指秋霜很浓。这两句直接描写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气候。
D.颈联,在上面描写“早秋”的景色中,转入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梦绕边城月”写的是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心飞故国楼”写梦醒之后的状况,表明了诗人对故乡及其亲人的思念之情。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尾联。发布:2024/12/27 0:0:1组卷:51引用:2难度:0.2 -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2)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发布:2024/12/19 11:0:2组卷:35引用:2难度:0.8 -
3.古诗鉴赏。
泊平江百花洲
[南宋[杨万里
吴中①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②得胜游。
半世三江五湖棹③,十年四泊百花洲。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注释】①吴中:指苏州一带。②王程:指被君王差遣办理国事的旅程。③棹(zhào):船桨。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羁旅行役诗,诗题中的“泊”字便可见出;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且颔、颈两联对仗颇为巧妙。
B.首联交待自己与苏州的因缘,表达了自己因王程之便而得以游赏吴中佳胜的幸运之感,渲染了喜庆的氛围,奠定了全诗愉悦的情感基调。
C.颔联中,诗人从眼前的胜游回顾半世以来的行踪,从眼前的百花洲联想到所游历过的三江五湖,时间、空间都延伸扩大了。
D.“眼底云山苦见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明明是诗人依恋眼底云山,却故意说成是眼底云山依依挽留自己。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诗歌的尾联。发布:2024/12/26 16:0:1组卷:118引用:3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