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我国青海玉树发生大地震.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1)“拯救生命是第一位的”.为搜救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调用了许多搜救犬.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BCBC.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C.分子不断运动 D.分子间有间隔
(2)地震中许多原有的水源被破坏.新水源需检测和处理后才能成为饮用水.我国规定水质必须在感官性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均达标方可成为生活饮用水.
①感官性指标中有一项要求: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水应澄清透明.为达到此要求,净化水时,可以通过加入絮凝剂凝聚、沉降,然后通过过滤过滤(填操作名称)而实现.
②化学指标中含有水源的pH和硬度两项.测定液体pH的方法是把干燥的pH试纸放于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体点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把干燥的pH试纸放于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体点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日常生活中如何区分硬水与软水?请简述实验步骤与现象: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肥皂水振荡,若出现较多沉淀则为硬水,否则为软水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肥皂水振荡,若出现较多沉淀则为硬水,否则为软水.
③病理学指标中对细菌的含量有严格的限制.要杀灭细菌可以向水中加入漂白粉漂白粉等消毒剂,也可以通过蒸馏蒸馏操作,既杀灭细菌,又能得到几乎纯净的水.
(3)为防止灾后疫情的发生,某医疗小分队用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对灾民的居住环境进行消毒.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300kg,需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乙酸溶液1010kg,配制的主要步骤是:计算计算、称量(量取)称量(量取)、溶解(稀释)溶解(稀释).
【答案】BC;过滤;把干燥的pH试纸放于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体点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肥皂水振荡,若出现较多沉淀则为硬水,否则为软水;漂白粉;蒸馏;10;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稀释)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30引用:1难度:0.3
相似题
-
1.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物质的制备、转化及性质的探究尤为重要,请结合所学化学实验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Ⅰ.实验室配制220mL 1 mol•L-1的稀H2SO4溶液:
(1)用量筒量取浓H2SO4(密度为1.84g•mL-1,质量分数为98%)的体积为
(2)误差分析:下列情况使配制结果偏大的是
①溶解后未冷却即转移、定容
②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
③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时俯视
④将量筒、烧杯、玻璃棒洗涤2~3次,转移至容量瓶
Ⅱ.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查阅资料时发现:化工厂常用氨气来检验氯气是否泄漏。于是他们设计实验探究氯气与氨气之间的反应。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有如图1(可重复选用):
实验药品有:a.MnO2(s) b.浓盐酸 c.NH4Cl(S) d.KClO3(s) e.碱石灰f。浓硫酸 g.饱和食盐水 h.NaOH(s) i.消石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上述实验装置与药品制备干燥氨气,应选用的装置有
(2)制取干燥氯气的装置由A、B、B组装而成,则B中应装的试剂依次是
(3)为使氯气、氨气在如图2所示装置中充分混合并反应,在a口通入的气体是
(4)已知,在水溶液中能发生反应3Cl2+2NH3═N2+6HCl,若氯气过量,氯气与氨气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其中一种化合物分子的空间构型与NH3相似,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22引用:1难度:0.5 -
2.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过溶解、转移、定容、摇匀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不规范的是( )
发布:2024/5/27 14:0:0组卷:496引用:9难度:0.9 -
3.用K2Cr2O7固体配制K2Cr2O7溶液,并用Na2S2O3溶液标定K2Cr2O7溶液的浓度,主要操作步骤:先称量3.0gK2Cr2O7固体,再配成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2Cr2O7溶液,后加入过量KI和适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上述操作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
发布:2024/5/27 14:0:0组卷:54引用:5难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