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鲵,俗称娃娃鱼,它是与恐龙同时代的古老物种,有“水中活化石”之称,在我国的野生数量急剧减少。资料显示:大鲵在野生环境下15年左右才能成熟,可达几十公斤,爬行缓慢,容易被捕捞。如果受到噪声刺激,它的受精卵就无法正常发育。
我国一个科研团队想要探究哪种养殖模式有利于大鲵的繁殖。他们选择:数量相等、大小相似(重量约2.5千克)、性别比例为1:1的大鲵作为实验材料。分别采用三种不同的养殖模式,测试大鲵的生长及繁殖效果等,获得的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分析数据回答问题。
组别 | 养殖模式 | 性别 | 数量(尾) | 均重(千克/尾) | 产卵(精)率 | 孵化率 |
A | 工厂化养殖 | 雌 | 5 | 2.5 | 60% | 27.37% |
雄 | 5 | 2.72 | 80% | |||
B | 仿生态养殖 | 雌 | 5 | 2.66 | 100% | 58.17% |
雄 | 5 | 2.76 | 80% | |||
C | 原生态养殖 | 雌 | 5 | 2.58 | 75% | 56.16% |
雄 | 5 | 2.68 | 50% |
三种养殖模式下大鲵的产卵(精)率(%)和孵化率(%)
三种养殖模式下大鲵的产卵(精)率(%)和孵化率(%)
判断繁殖效果好坏。(2)本实验的变量是
养殖模式
养殖模式
,对照组是 C
C
。(3)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
仿生态养殖模式更有利于大鲵的繁殖
仿生态养殖模式更有利于大鲵的繁殖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答案】三种养殖模式下大鲵的产卵(精)率(%)和孵化率(%);养殖模式;C;仿生态养殖模式更有利于大鲵的繁殖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2/28 16:30:2组卷:15引用:2难度:0.5
相似题
-
1.生长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它能促进植物的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植物的顶芽、嫩叶能产生生长素并向下运输….某同学从资料上得知:“植株上的嫩叶能合成生长素,生长素能防止叶柄脱落”。为了验证这一结论,该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健壮植物若干,不含生长素的羊毛脂,含生长素的羊毛脂,剪刀等。
实验步骤:
①取两盆长势相同的植物,分别标号甲、乙,并分别去除顶芽,留下嫩叶A、B、C。
②用剪刀剪去甲盆植物叶片A,在叶柄断口敷上不含生长素的羊毛脂;乙不作处理。
③甲、乙两植物置于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叶柄A的情况。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中去掉顶芽的目的是
(2)选择叶片A而不选择叶片B、C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是
(3)如果题干结论成立,该同学可以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4)小明同学认为据此不能验证题干结论,如果让你参与实验,你准备如何完善实验设计:发布:2024/12/28 16:0:2组卷:12引用:3难度:0.5 -
2.维持体温恒定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哪里?有人猜测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有人猜测位于脊髓。针对此问题,小乐进行了如下探究:将4只大小相同、健康生长的小白鼠,按下表处理方法处理后,均放在寒冷环境中观察其体温变化情况。
实验组名 小白鼠数量 处理方法 体温变化情况 甲 1 不进行任何处理 乙 1 只破坏下丘脑 丙 1 待填 丁 1 既破坏下丘脑,又破坏脊髓
(2)若甲、丙组小白鼠体温保持恒定,乙、丁组小白鼠体温不能保持恒定,初步得出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3)有人认为,为使实验所得结论更可靠,需对实验进行改进。写出改进措施:发布:2024/12/28 14:0:1组卷:65引用:2难度:0.5 -
3.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植物根的向地性,做了如下实验:
①将一株绿豆幼苗的幼根,从根尖的尖端开始每隔2mm做一个记号,分成10个区域。
②在一个广口瓶里放一些湿棉花,将这株绿豆苗水平摆放在瓶壁和湿棉花之间,如图甲,整个装置放置在23℃左右的黑暗房间里。
③3小时内,每隔20分钟,拍摄一张幼根的照片,将照片处理汇总成如图乙。
④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绘制一幅幼苗根尖细节的模型图,如图丙。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要将整个装置放置在黑暗环境中的原因是
(2)根据图丙,可知该幼根远地一侧的生长速度
(3)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生长素的分布由于受到重力影响,所以水平放置的幼根近地部位生长素的浓度高于远地部位”,请你结合观察到的现象,解释本实验中生长素对根向地生长的影响:发布:2024/12/28 16:30:2组卷:10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