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位于浙江省西部边境、浙皖赣三省交界处(118°01'~118°37'E,28°54'~29°30'N),该地利用某模型通过测算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子对土壤侵蚀进行定量评价,用于预测多年土壤浸蚀量变化趋势。按照不同功能该公园分为游憩展示区、传统利用区、核心保护区(森林茂密)、生态保育区4个分区,不同分区之间的多年平均模拟土壤侵蚀速率差异极显著,其影响因素除了2008年的雪灾,还有植被、土壤物理性质(土壤质地、结构、土壤水分等)、人类活动等因素。如图示意钱江源国家公园2000-2019年土壤侵蚀速率变化特点。

(1)据图描述钱江源国家公园2000-2019年土壤侵蚀速率变化特点。
(2)从植被角度,说明核心保护区受2008年雪灾融雪后对土壤侵蚀速率影响最小的原因。
【考点】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土壤形成因素与过程.
【答案】(1)钱江源国家公园2000~2019年间的模拟土壤侵蚀速率呈线性减小趋势。由于雪灾影响,2008年的模拟土壤侵蚀速率高于其它年份。不同功能分区的多年平均模拟土壤侵蚀速率具有差异,其中游憩展示区传统利用区土壤侵蚀速率较大,核心保护区、生态保育区土壤侵蚀速率较小,核心保护区的土壤侵蚀几乎没有受到雪灾影响。
(2)核心保护区植被覆盖率高,植被能够增加融水下渗,植被根系发达,能够固持土壤,林下土壤发育程度高,融雪后土壤侵蚀速率影响较小。
(2)核心保护区植被覆盖率高,植被能够增加融水下渗,植被根系发达,能够固持土壤,林下土壤发育程度高,融雪后土壤侵蚀速率影响较小。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6引用:2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森林关键在于营造近自然的森林生态系统。位于西城区菜市口的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是北京核心区首个城市森林公园。园中共种植79种木本植物、32种草本植物,其中乡土树种(原产于本地区或通过长期引种、栽培和繁殖,被证明已经完全适应本地区的气候和环境,生长良好的一类植物)占80%以上。还有一些浆果类、蜜源类植物种植在“森林”深处,可以为小型哺乳动物、鸟类和昆虫提供果实和巢穴;改善土壤,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良好条件,从而构建出一处动物、植物、微生物都得以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
公园内禁扫落叶,以落叶为肥,禁喷农药,并用碎石子铺路,使得雨水全部回灌利用,既滋养了土地,又给鸟兽提供了水源。图1是碎石子铺装打造的水循环系统示意图,图2是有机质分解与合成示意图。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泡桐:喜光、耐旱,在土壤肥沃、深厚、湿润但不积水的山地或平原、岗地、丘陵、山区均能生长良好。 榕树: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不耐旱,喜疏松肥沃的酸性土,在瘠薄的砂质土中也能生长。 樟树: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温度不得低于0℃。在深厚肥沃湿润的酸性或中性红壤、黄壤中生长良好。 紫丁香: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湿润,有一定耐寒性和较强的耐旱力。对土壤要求不高。
(2)《北京城市森林建设指导书》中明确提出,城市森林在树种的选择上乡土树种应占80%,请你说出提出这一要求的原因。(至少答出两点)
(3)列举“碎石子铺装打造的水循环系统”给自然水循环环节带来的变化有
(4)参考图2,说明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的修建对当地土壤形成和发育的影响。(至少答出两点)发布:2024/11/24 2:0:1组卷:10引用:1难度:0.4 -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靖河地处甘肃省古浪县东南部大靖盆地,是石羊河八大支流之一,发源于祁连山东部毛毛山北麓,由支流大直沟、酸茨沟、杀子沟、庄浪沟组成,主河道全长约45km,河水并入大靖水库后,又经大靖峡出山口流入平原,消失于海子滩、腾格里沙漠。大靖河流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82.29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627mm。2012年,分布在祁进山东部乌鞘岭地区的植被面积与2000年相比减少了24149km2,海拔2700m以上地区的草甸面积与19世纪80年代相比减少了852.76km2。图示意大靖河流域地理概况。
(1)简述大靖河流域的自然环境特征。
(2)分析大靖河支流都以“沟”命名的原因。
(3)说明乌鞘岭东部植被大面积减少对大靖峡水库产生的影响。
(4)请为减轻人类活动对祁连山东部山区植被的干扰,提出合理措施。发布:2024/12/17 19:0:2组卷:9引用:2难度:0.5 -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呼伦贝尔沙质草原区发育出槽形风蚀坑,主要形成过程是:风蚀裸地→土层破坏→活跃发展风蚀坑→固定风蚀坑→消亡风蚀坑。往往在固定风蚀坑阶段,风蚀坑底部会发育植被,但人类活动又会引起风蚀坑的变动,如人类在风蚀坑的放牧活动可能会加速其消亡。如图为槽形风蚀坑景观。
(1)简述槽形风蚀坑发育的自然形成过程。
(2)说明图示风蚀坑底部发育植被的原因。
(3)分析人类在风蚀坑的放牧活动可能会加速其消亡原因。
(4)针对减少人类活动对沙质草原风蚀坑的扰动,试提出合理的措施。发布:2024/11/27 11:0:1组卷:12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