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行己有耻”是为人处世的底线,从古至今无不例外。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中,可让我们见到这样的知耻之心:“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一位古代官吏知耻知足知止的形象跃然纸上。
材料二:行程40多万千米、骑坏6辆摩托车、用烂12个行医包……足以绕地球十圈的行医路上,“80后”村医贺星龙留下了许多温暖的故事。他恪守“24小时上门服务”的承诺,一个电话,随叫随到,却不收出诊费;付不起药费的人,他从不会拒绝治疗,费用能免则免,多年欠账变成了死账……2016年7月20日,贺星龙入选由新华社主办的“中国网事•感动2016”十大网络人物。
材料三:《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行己有耻”是为人处世的底线,什么是“行己有耻”呢?
(2)青春的我们应怎样做一个“行己有耻”的人?
(3)向贺星龙学习,“止于至善”,我们应怎么做?
【考点】行己有耻.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41引用:2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