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乙)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B

A.未尝稍辞色 降:降低,缓和
B.媵人持沃灌 汤:汤水
C.甚矣,汝之不 惠:聪明,聪慧
D.惧其不 已:停止
(2)下列句子的现代文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A.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求了。
B.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可我却穿着就旧棉袄、破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也没有羡慕他们的意思。
C.且焉置土石。况且挖出来的泥土石头放置在哪里呢?
D.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从此,掌州南边,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大的山岭阻隔了。
(3)下列对这两篇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C

A.甲文中的作者宋濂为了求学成才,能“趋百里外”,向“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甚至于在隆冬腊月间,“行深山巨谷中”,“足肤皲裂而不知”,很有古人“程门立雪”的赤诚;乙文中的愚公为了移山平险,能执着地将移山意志代代相传,“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何苦而不平”,不达目标,誓不罢休。两者都体现了一股坚韧的“钻劲”。
B.甲文以写实的手法,记叙了作者“勤且艰”的自奋经历,最终玉汝于成,添列“君子”“公卿”,语言质朴,但真实感人,催人奋进;乙文则带有神话的浪漫色彩,愚公移山的精神惊动上苍,“入自助,天助之”的结局,让“人定胜天”的精神更加可歌可泣。
C.甲文的文体是“序”,是古代散文赠序的一种,多为长辈写给晚辈的赠言,所以宋濂平时为人虽然平和近人,但在文中却自带一种居高临下的劝学、教谕色彩;乙文的文体是寓言,在故事中寄寓深刻的道理,寓理于事,以愚公移山的成功鼓励人们勇于战胜苦难,也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D.甲乙两文主旨不同,给我们的启示意义也不同,甲文更多是教导我们要学业有成,须克勤克俭,心无旁骛,把持得住声色犬马的诱惑;乙文则提醒我们要做成一件事,必须认准目标,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努力。

【答案】B;A;C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27 14:0:0组卷:4引用:1难度:0.6
相似题
  • 1.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闰月,权亲攻皖城。诸将欲作土山,添攻具,吕蒙曰:“治攻具及土山,必历日乃成;城备既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且吾乘雨水以入,若留经日,水必向尽,还道艰难,蒙窃危之。今观此城,不能甚固,以三军锐气,四面并攻,不移时可拔;及水以归,全胜之道也。”权从之。蒙荐甘宁升城督。宁手持练,身缘城,为士卒先。既而张辽至夹石,闻城已拔,乃退。权拜吕蒙为庐江太守,还屯寻阳。
    (选自《资治通鉴》)【注】①窃:私下里,私自。②拔:攻下;攻取。③缘:攀援。④张辽:曹军将领。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权吕蒙曰
     

    往事耳   
     

    ③权之   
     

    城已拔
     

    (2)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结友 人不知不愠
    B.当涉猎 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C.诸欲作土山 以攻宋
    D.不能甚 而戍死者十六七
    (3)翻译下面句子。
    ①卿言多务,孰若孤?
    ②城备既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
    (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刻画吕蒙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发布:2024/12/27 4:0:2组卷:70引用:6难度:0.6
  •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蒙以军中多务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当涉猎
     

    往事耳
     

    ⑤即刮目相待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
    (4)有人认为文章写“鲁肃过寻阳”的情节是赘笔,你赞成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发布:2024/12/27 1:30:1组卷:3引用:2难度:0.5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当涉猎,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当涂掌事
     

    当涉猎
     

    往事耳
     

    目相待
     

    (2)翻译下面句子。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被鲁肃叹服,最终“结友而别”的佳话。
    B.本文注重以对话来刻画人物,对话言简意赅,生动传神,具有情趣。
    C.孙权开始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一语道破,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可能性。
    D.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善劝,又可以感受到对吕蒙的亲近、关心和期望。
    (4)阅读以下链接材料,你认为吕蒙和傅永有哪些共同特点?
    【链接材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
    注释:①寻:不久。②书:书信。③让:责备。④报:回复,回答。⑤露布:公开的文告。

    发布:2024/12/26 20:0:2组卷:9引用:3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