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近年来,我省部分农村应用稻田蟹综合种养技术,创新发展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稻蟹共生模式,获得了良好效益。如图表示某稻蟹共生系统内的部分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稻蟹共生系统的主要成分是
水稻、杂草、藻类等生产者
水稻、杂草、藻类等生产者
,稻田微生物的作用是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2)流经该稻蟹共生系统的总能量为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饵料中的化学能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饵料中的化学能
。各生物种群占据不同的位置,体现了群落具有一定的
垂直和水平(空间)
垂直和水平(空间)
结构。
(3)河蟹与稻田昆虫的种间关系是
捕食、竞争
捕食、竞争
,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养殖河蟹的意义在于
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在“藻类→浮游动物→河蟹”的食物链中,浮游动物同化的能量可以通过自身的遗体残骸和
河蟹的粪便
河蟹的粪便
流向分解者。
(5)稻田昆虫稻螟被蜘蛛网粘住后,会不断扇动翅膀企图逃生,被蜘蛛感知振动后捕食。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6)实践对比发现,稻田引入河蟹后,水稻产量明显提高。请从种间关系和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有
①杂草密度降低,减少与水稻的竞争,水稻得到更多的光、CO2和无机盐用于生长;②河蟹捕食昆虫,减少了昆虫对水稻的取食,增加了水稻产量;③残饵和粪便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提高了土壤肥力
①杂草密度降低,减少与水稻的竞争,水稻得到更多的光、CO2和无机盐用于生长;②河蟹捕食昆虫,减少了昆虫对水稻的取食,增加了水稻产量;③残饵和粪便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提高了土壤肥力

【答案】水稻、杂草、藻类等生产者;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饵料中的化学能;垂直和水平(空间);捕食、竞争;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河蟹的粪便;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①杂草密度降低,减少与水稻的竞争,水稻得到更多的光、CO2和无机盐用于生长;②河蟹捕食昆虫,减少了昆虫对水稻的取食,增加了水稻产量;③残饵和粪便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提高了土壤肥力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43引用:4难度:0.5
相似题
  • 1.在我国西北半干旱地区,豆科植物柠条常被用来进行人工固沙。在某沙化地区合理种植柠条之后,群落内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增加了多种耐旱植物如地锦、胡枝子等,还出现了植食性昆虫蝗虫、蝼蛄,肉食性昆虫园蛛、蜈蚣等。在柠条根系周围的土壤中,还生活着难以计数的微生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发布:2024/12/20 12:0:2组卷:7引用:2难度:0.7
  •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26 8:0:1组卷:6引用:2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