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写作任务。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代典籍浩如烟海。孔子的“仁”,孟子的“义”,庄子的“智”,每一种,每一类都给我们无尽的智慧;儒家的仁政德治,道家的无为而治,墨家的兼爱非攻,每一门,每一派都为我们现在的治国理政提供了借鉴。我们只有深刻体悟前人的智慧,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下与未来;只有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才能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学校准备于今年“五四”青年节当天举办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活动,如果你是发表讲话的受邀学生代表,请你结合主题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考点】任务驱动作文.
【答案】见解答。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1引用:1难度:0.6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两名大学生利用长假,脚踩轮滑鞋,历时5天半从山东到北京,完成了一次长达五百多公里的“长途刷街”,实现了一个多年的青春梦。许多网友为其叫好:“有志者,事竟成!”“为轮滑带来正能量!”而一位交警则指出:“轮滑鞋代步上路,违反了交通法规,是不对的,这种行为一旦被发现,会受到相应处罚。”
生活中,类似的事并不鲜见,“好”的事可能是“不对”的事,“对”的事也不一定都是“好”的事。不同情况下,不同领域中,人们对“好”与“对”的理解认识各不相同,你对此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文章,发表你的观点,陈述你的理由。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发布:2025/1/1 2:0:1组卷:11引用:9难度:0.7 -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习近平同志指出: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
(材料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老师对诗词有一种形象的表达:“我时常比喻唐诗宋词就像一个U盘,握在手中很小,但释放出来的容量非常大。它是中华文明一种高度集中、概括的表达形式,也是我们民族典范的情感记忆,属于最中国的一种文化表达方式。”
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化里的精灵,早已融入了中国人的血脉里,塑造着我们的容貌,淬炼着我们的思想,熔铸着我们的精神。你感受到了自己血脉里的那份诗意了吗?
近日,太原五中文学社以“生命的诗意”为主题向全校学生征文。要求结合读过的古典诗词,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寻找“生命的诗意”,表达感悟和思考。
要求:
①自拟标题,立意明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要出现个人信息;
③书写规范,不少于800字。发布:2025/1/1 4:30:2组卷:3引用:2难度:0.6 -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展开厚重的历史长卷,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纷至沓来。阅读历史人物的传记,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事迹和经历,也能领略他们的人格风采与人格魅力。
假设班级要举行“我谈历史人物”专题研讨会,请从“屈原”“苏武”这两个历史人物中任选其一,写一份发言稿,谈谈你从这一历史人物身上汲取的精神力量或获得的经验教训,阐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发布:2025/1/1 4:30:2组卷:4引用:2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