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毫秕稻米原产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遮放镇(左图),从明朝开始就被指定为皇家贡米。该镇地形分为山地、丘陵、平原(河谷)。毫秕是世界上株高最高的水稻,最高可长到2.8米(如图)。毫秕稻米生长需要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壤,生长周期长达6个月,但亩均产量仅150千克,且受水、土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毫秕只能小范围种植。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毫秕种植越来越少,直至绝种。2007年遮放镇从国家作物种子库找回毫秕种子,恢复了毫秕的种植。毫秕稻米售价远高于普通大米,近年来当地政府将重新种植毫秕稻米作为农户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
材料二:如图为云南省示意图和毫秕稻米景观图。

(1)推测毫秕稻米在遮放镇最适宜种植的区域,并简析其理由。
(2)分析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遮放镇放弃种植毫秕稻米的原因。
(3)当地将重新种植毫秕稻米作为农户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平原(河谷);河谷平原地势低平,堆积作用强;土壤肥沃、疏松、深厚。能满足毫秕稻米生产等。
(2)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人们对粮食的需求越来越大。毫秕产量较低,不能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毫秕种植对环境要求高,种植范围小。因此遮放镇放弃种植毫秕。
(3)提高土壤肥力,以施有机肥为主;科学防治病虫害;树立品牌;对毫秕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培育良种;政策支持等。
(2)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人们对粮食的需求越来越大。毫秕产量较低,不能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毫秕种植对环境要求高,种植范围小。因此遮放镇放弃种植毫秕。
(3)提高土壤肥力,以施有机肥为主;科学防治病虫害;树立品牌;对毫秕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培育良种;政策支持等。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4引用:2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向日葵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在花盘盛开时段(夏季)其叶子和花盘在白天追随太阳从东转向西。在纬度相同的情况下,高海拔的向日葵种植区的种子含油率比低海拔种植区高。乌克兰是世界上最大的葵花籽油出口国,其葵花籽油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25%.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乌克兰南部因开垦土地,多次发生“黑风暴”现象。如图为乌克兰向日葵种植区分布图。
(1)在向日葵花盘盛开时段,比较乌克兰低纬地区和高纬地区花盘白天随太阳转动角度的大小,并说明原因。
(2)简要分析同纬度地区向日葵高海拔种植区种子含油率高的原因。
(3)分析乌克兰发生“黑风暴”现象的原因。
(4)你是否赞同乌克兰继续扩大向日葵种植面积?请说明理由。发布:2024/12/31 17:30:2组卷:6引用:3难度:0.3 -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桉树喜光、好湿,适宜生长温度在年平均气温15℃以上,年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的地区。对低温很敏感,生长期最冷月不低于7~8℃.一般生长在海拔600米以下的丘陵和平原,可用于木材加工、制浆造纸、化工等方面,桉树本身带有的挥发性芳香油还具有驱虫作用。桉树快速生长期可达十年,且具有早期“高生长(第2~6年)”快于“粗生长(第6~10年)”的特点。
广西桉树种植面积达3000万亩,居全国首位,其中崇左市扶绥县是主要的桉树速生林生产基地。当地农民以前种植甘蔗,需要施肥等精耕细作,后来弃蔗种桉,为了多种多收,有的一亩地种600棵桉树,导致桉树林下寸草不生,许多桉农在桉树生长到第3年就砍伐了。2014年起,当地政府提出“限桉、禁桉”,重新规划树种结构,调减桉树种植面积。如图示意扶绥县在广西的位置。
(1)与百色相比,分析扶绥县适宜桉树种植有利的自然条件。
(2)分析扶绥县当地农民弃蔗种桉的原因。
(3)分析近年来扶绥县“限桉、禁桉”的原因。
(4)有人说桉树是“生态杀手”,你是否赞同此观点?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发布:2024/12/31 18:0:1组卷:6引用:2难度:0.3 -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广西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全国70%的水果都可以在此找到生存的地域,既有热带、亚热带水果,也有温带水果。火龙果为热带、亚热带水果,对光热要求较高。每年9-10月,是火龙果开花、结果的关键时期,广西南宁市式鸣区火龙果基地使用夜间催花补光产期调节技术(在每一个火龙果的架子上装一个大灯泡),保证火龙果正常生长。南宁火龙果企业研发出火龙果果酱、果馅、果酥、果汁等20多个深加工产品。目前,系列产品已投放市场。
(1)简述我国70%的水果都可以在广西找到生存地域的原因。
(2)广西火龙果的上市时间比海南晚,说明其主要原因和有益之处。
(3)简述武鸣区火龙果基地使用夜间催花补光产期调节技术的地理意义。
(4)说明南宁市发展火龙果深加工的意义。发布:2024/12/31 17:30:2组卷:7引用:5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