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其主题是共建“一带一路”、开创美好未来!读下面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时,自长安(今西安)经河西走廊通向中亚共有两条通路:一条出阳关,沿昆仑山北麓西行;另一条出玉门关,沿天山南麓西行。这就是世界著名的“丝绸之路”。
材料二:现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示意图(如图1)
材料三:遥感考古具有传统田野考古无法比拟的优势。研究人员应用遥感考古,神奇的将新疆境内“消失已久”的长城遗址复原了出来。读“新疆长城遗址分布图”(见图2)。
(1)材料二中甲、乙、丙三幅图中,比例尺最小的是甲甲图。
(2)材料二乙图中位于中间的一列山脉是天山天山山脉。 试分析该山脉南部棉纺织工业分布的有利条件该山脉南部盛产长绒棉,原材料丰富该山脉南部盛产长绒棉,原材料丰富。
(3)关于材料二乙图所示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CC。
A.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B.河流湖泊多,水资源丰富
C.深居内陆,又有山脉阻隔,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气候干旱
D.土地资源、水能资源丰富
(4)简要概括材料二中丙图所示区域交通线(铁路、公路)和城镇的分布特点呈环状分布在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在盆地边缘。
(5)目前现代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货物运输方式主要是铁路运输铁路运输。
(6)读材料三,新疆古长城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山麓地带,沿南北两线保护丝绸之路。形成这种分布点的主要因素是AA。
A.水源
B.地形
C.土壤
D.气候
(7)传统的田野考古很难复原新疆古长城遗址,可能的原因有BB。
①古长城就地取材,由黄沙建成
②古长城历经千年,久经风沙侵袭
③新疆地广人稀,地貌复杂
④新疆植被茂密,难以发现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白居易《杜陵叟》诗节选)。
(8)诗中杜陵现位于现代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西安市。“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此诗句描写的是发生在北方地区春春季的旱灾。该季节北方地区发生旱灾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少,升温快降水少,升温快,加之多风,蒸发旺盛。
【答案】甲;天山;该山脉南部盛产长绒棉,原材料丰富;C;呈环状分布在盆地边缘;铁路运输;A;B;春;降水少,升温快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5引用:1难度:0.4
相似题
-
1.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已经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本着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信念,我国致力于“一带一路”的建设,充分体现我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未来五年我国将致力于新的经济走廊的建设。读图完成题目要求。
资料一:
资料二:
(1)通过C经济走廊,中国用高铁技术可以换取的粮食作物是
(2)通过D经济走廊,中国有了
(3)E走廊通往南亚最大的国家
(4)B走廊经过的丙地区,气候的突出特点是
(5)A走廊联通了我国与俄罗斯欧洲西部据资料二分析两条亚欧大陆桥在“一带一路”中发挥的优势更突出的是发布:2024/12/26 9:0:1组卷:0引用:2难度:0.4 -
2.“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图为“一带一路”路线简图。读图回答问题。
(1)莫斯科是
(2)图中“丝绸之路经济带”沟通了
(3)一艘艘满载货物的轮船从我国福建泉州出发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到意大利威尼斯,将依次经过
(4)鹿特丹的气候类型是发布:2024/12/26 11:0:2组卷:37引用:2难度:0.3 -
3.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国与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中欧班列是中国与欧洲国家货运联系的纽带。
材料2:如图为中欧班列沿线示意图(图Ⅰ)和丙地所在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图Ⅱ)
(1)甲、乙、丙三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
(2)中欧班列是在各国原有铁路运输线路的基础上,形成横贯
(3)丙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桥头堡,该地的自然景观以发布:2024/12/26 13:0:1组卷:82引用:5难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