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2019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其主题是共建“一带一路”、开创美好未来!读下面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时,自长安(今西安)经河西走廊通向中亚共有两条通路:一条出阳关,沿昆仑山北麓西行;另一条出玉门关,沿天山南麓西行。这就是世界著名的“丝绸之路”。
材料二:现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示意图(如图1)
材料三:遥感考古具有传统田野考古无法比拟的优势。研究人员应用遥感考古,神奇的将新疆境内“消失已久”的长城遗址复原了出来。读“新疆长城遗址分布图”(见图2)。
(1)材料二中甲、乙、丙三幅图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图。
(2)材料二乙图中位于中间的一列山脉是
天山
天山
山脉。 试分析该山脉南部棉纺织工业分布的有利条件
该山脉南部盛产长绒棉,原材料丰富
该山脉南部盛产长绒棉,原材料丰富

(3)关于材料二乙图所示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C
C

A.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B.河流湖泊多,水资源丰富
C.深居内陆,又有山脉阻隔,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气候干旱
D.土地资源、水能资源丰富
(4)简要概括材料二中丙图所示区域交通线(铁路、公路)和城镇的分布特点
呈环状分布在盆地边缘
呈环状分布在盆地边缘

(5)目前现代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货物运输方式主要是
铁路运输
铁路运输

(6)读材料三,新疆古长城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山麓地带,沿南北两线保护丝绸之路。形成这种分布点的主要因素是
A
A

A.水源
B.地形
C.土壤
D.气候
(7)传统的田野考古很难复原新疆古长城遗址,可能的原因有
B
B

①古长城就地取材,由黄沙建成
②古长城历经千年,久经风沙侵袭
③新疆地广人稀,地貌复杂
④新疆植被茂密,难以发现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白居易《杜陵叟》诗节选)。
(8)诗中杜陵现位于现代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西安市。“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此诗句描写的是发生在北方地区
季的旱灾。该季节北方地区发生旱灾的主要原因是
降水少,升温快
降水少,升温快
,加之多风,蒸发旺盛。

【答案】甲;天山;该山脉南部盛产长绒棉,原材料丰富;C;呈环状分布在盆地边缘;铁路运输;A;B;春;降水少,升温快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5引用:1难度:0.4
相似题
  • 1.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已经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本着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信念,我国致力于“一带一路”的建设,充分体现我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未来五年我国将致力于新的经济走廊的建设。读图完成题目要求。
    资料一:

    资料二:

    (1)通过C经济走廊,中国用高铁技术可以换取的粮食作物是
     
    ,分析当地种植该粮食作物的气候条件
     

    (2)通过D经济走廊,中国有了
     
    洋的出海口,甲海湾的
     
    资源,可不必通过乙
     
    海峡,就可以从D走廊运往我国,缩短运输距离。
    (3)E走廊通往南亚最大的国家
     
    ,我国已成为这个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请写出该国与我国相似的地理特征。(两条即可)
    (4)B走廊经过的丙地区,气候的突出特点是
     
    ,原因是
     

    (5)A走廊联通了我国与俄罗斯欧洲西部据资料二分析两条亚欧大陆桥在“一带一路”中发挥的优势更突出的是
     
    ,说出你的理由
     

    发布:2024/12/26 9:0:1组卷:0引用:2难度:0.4
  • 2.“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图为“一带一路”路线简图。读图回答问题。

    (1)莫斯科是
     
    (国家)的首都;内罗毕位于
     
    洲。
    (2)图中“丝绸之路经济带”沟通了
     
     
    两大洲。
    (3)一艘艘满载货物的轮船从我国福建泉州出发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到意大利威尼斯,将依次经过
     
    洋,过马六甲海峡进入
     
    洋,经过
     
    运河进入地中海到达威尼斯。
    (4)鹿特丹的气候类型是
     

    发布:2024/12/26 11:0:2组卷:37引用:2难度:0.3
  • 3.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国与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中欧班列是中国与欧洲国家货运联系的纽带。
    材料2:如图为中欧班列沿线示意图(图Ⅰ)和丙地所在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图Ⅱ)

    (1)甲、乙、丙三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
     
    ,年降水量最少的是
     
    ,造成三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2)中欧班列是在各国原有铁路运输线路的基础上,形成横贯
     
    大陆的运输大动脉。近年来,我国与欧洲西部经济贸易更加频繁,原因是
     

    (3)丙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桥头堡,该地的自然景观以
     
    为主,农业生产以
     
    业和灌溉农业为主;据有关资料表明,咸海的水域面积在不断缩小,主要人为原因是
     

    发布:2024/12/26 13:0:1组卷:82引用:5难度:0.4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