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线
材料一:2021年6月1日,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其中:第七十条: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第一百三十条: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
(1)根据上述第一百三十条和生活经验,列举校园欺凌可能侵犯公民哪些权利?
(2)针对上述第七十条,有同学认为:“携带手机是我的自由,这条规定让我们失去自由。”你赞同该同学观点吗?请运用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材料二:马路上发生了惊心动魄的一幕:一辆醉驾车辆冲岗拖行交警,三名互不相识的出租车司机驾车迅速冲过去,互相配合将肇事车辆合力逼停,及时挽救了交警的生命。
(3)上述材料中醉驾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请你运用已学的知识简要说明一下原因?
(4)你能从材料二这起事件中悟出哪些道理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答案】(1)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财产权。
(2)不赞同。①我国法律依法保障公民合法权利和自由。但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②我们在使用手机时,要认识到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法治是自由的保障,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3)刑事违法行为或犯罪。违反刑法,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受到刑罚的处罚。
(4)①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②任何的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要受到法律制裁,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③公民要做有正义感的人,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用勇气和智慧,勇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等。
(2)不赞同。①我国法律依法保障公民合法权利和自由。但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②我们在使用手机时,要认识到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法治是自由的保障,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3)刑事违法行为或犯罪。违反刑法,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受到刑罚的处罚。
(4)①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②任何的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要受到法律制裁,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③公民要做有正义感的人,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用勇气和智慧,勇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等。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引用:1难度:0.4
相似题
-
1.被迫追剧、被迫听神曲……乘坐轨道交通时经常会遇到个别乘客旁若无人开手机外放的情况。对此,很多乘客表示“敢怒不敢言”。2020年12月1日起,新修订的《X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施行,规定禁止在轨道区域使用电子设备外放。X市的这一规定( )
①干涉了公民正当的权利
②表明任何权利都是有边界的
③说明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权利
④启示我们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发布:2024/12/9 1:0:1组卷:4引用:2难度:0.8 -
2.请依次指出下列案例中主人公的哪些权利受到了侵害( )
序号 案例 被侵害的权利 ① 班级宣传栏中的人物照片被人有意涂画、损毁 _____ ② 市民小王的钱包被网约车司机捡到,但司机以捡拾为由,拒绝归还 _____ ③ 学生王某因违纪被班长扣了德育分,便当众辱骂班长,诬蔑班长徇私舞弊 _____ ④ 小陈看到同学放在桌上的体检表,出于好奇,偷偷翻开看了 _____ 发布:2024/12/27 20:0:1组卷:12引用:2难度:0.6 -
3.公民权利为我们追求有尊严的生活,实现人生幸福提供保障。下列关于“权利”的认识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27 21:0:2组卷:13引用:5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