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尔沁地区位于内蒙古东部,是传统的游牧区。清朝中后期,蒙地陆续放垦,大量移民集中移入该地。随着人口大量增长,一度陷入“生态破坏—贫困加剧”的恶性循环。河甸村是科尔沁沙地辖区内通过植树造林进而突破生态恶性循环的村庄之一,政府以合作方式进行植树造林,鼓励农户发展农牧相结合的“舍饲养殖”产业,形成了“林-农-牧”相互促进的生态农业发展格局(如图 )。
主要土地利用类型 | 比例 | ||
林地、草地、湿地 | 80% | ||
耕地 | 粮食生产 | 2/3 | 20% |
玉米(精饲料) | 1/6 | ||
青玉米秸秆(青贮饲料) | 1/6 |
(2)从人口迁入的角度,分析科尔沁地区“生态破坏—贫困加剧”恶性循环。
(3)说明“林-农-牧”生态农业的综合效益。
【答案】(1)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适合牧草生长;内蒙古草原辽阔,提供游牧场所;牲畜食草量大,游牧保证牧草的生长周期,维持草原生态系统平衡。
(2)蒙地放垦,吸引大量农垦人口迁入,滥牧滥垦破坏原生植被,引发生态问题;土地退化等问题致使农牧产出下降,导致人们陷入贫困;为了维持生活和养育新增人口,人们加大开发力度,进而引发更为严重的生态问题,最终陷入“生态恶化-贫困加剧”的恶性循环。
(3)大面积树林为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生态保障;受到林带保护的种植业发展较好,为养殖业提供充足饲料,也为扩展养殖规模提供了资金基础;养殖业的发展增加了村民收入,同时为种植业提供了肥料;农牧业得到有效发展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又强化了当地人保护树林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林业、种植业和养殖业三者相互促进、良性循环。
(2)蒙地放垦,吸引大量农垦人口迁入,滥牧滥垦破坏原生植被,引发生态问题;土地退化等问题致使农牧产出下降,导致人们陷入贫困;为了维持生活和养育新增人口,人们加大开发力度,进而引发更为严重的生态问题,最终陷入“生态恶化-贫困加剧”的恶性循环。
(3)大面积树林为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生态保障;受到林带保护的种植业发展较好,为养殖业提供充足饲料,也为扩展养殖规模提供了资金基础;养殖业的发展增加了村民收入,同时为种植业提供了肥料;农牧业得到有效发展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又强化了当地人保护树林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林业、种植业和养殖业三者相互促进、良性循环。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7引用:4难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