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于2021年11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从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际出发,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依法治国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其中,全民守法是法治的前提条件和社会基础。全民守法的实现,需要开展全面系统的法治教育,其中最关键的就是青少年法治教育。青少年法治教育不仅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必然内容,也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良好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可以提升青少年的法治能力和法治意识,在法治社会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回答:全面依法治国,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答案】(1)①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是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②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法治能够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使人们安全、有尊严的生活。③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④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⑤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①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②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③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④学会依法办事,依法规范自身的行为;⑤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等。
(2)①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②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③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④学会依法办事,依法规范自身的行为;⑤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等。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24引用:1难度:0.4
相似题
-
1.这10来我国制定修订生物安全法,森林法等20多部法律法规,首创设立了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把超过25%的国土面积划为生态保护红线,建立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正式设立了三江源等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实施长江10年禁渔。从中我们感受到( )
发布:2024/12/28 0:0:1组卷:44引用:4难度:0.5 -
2.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草案)》,新增“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材料传递出民主和法治的关系是( )
发布:2024/12/28 4:0:1组卷:33引用:3难度:0.6 -
3.近期,我市有不少细心的居民会发现,身边多了一道色彩“靓丽”的“风景线”——垃圾分类投放亭。然而,许多垃圾分类投放亭却成了摆设……垃圾虽小,却牵着民生。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模式粗放,推进垃圾分类迟缓,增加了处理量和难度,造成每年数百亿元的损失。垃圾分类推进迟缓,缘于“有倡议缺标准、有试点少管理,靠自发无惩戒”。
道德与法治课上,同学们针对身边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形成了以下两种观点,请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析。
观点一: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只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就能完美推进垃圾分类。
观点二: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以道德来引领,用法治来约束,才能有效解决垃圾分类的难题。发布:2024/12/27 22:30:1组卷:5引用:5难度: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