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与探究
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是学校生活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广受同学们期待和欢迎。为增强宪法意识,培育宪法精神,某中学“法之光”社团组织开展“宪法知多少”系列活动。
活动一:问题设计
社团计划开展宪法知识抢答活动,首先需要组建抢答赛的题库。
(1)请你参照示例一,完成示例二的解读,并设计一道抢答题目,写出其解读。(问题设计要生活化、情境化。)
示例一:
问题:小明同学每天上学都要经过三个国家机关的门口,他发现这些机关的名称里都有“人民”二字。为什么这些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二字呢?
解读: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示例二:
问题:政府工作人员李某审核不细致,造成国家经济损失九百多万元。李某最终被追究刑事责任。李某说:“我一没偷二没抢,没有骗取国家一分钱,怎么还犯罪了呢?”
解读: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我的设计
问题:1954年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草案公布后,经由全国人民讨论了两个多月,作了修改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宪法草案为什么要交付全国人民讨论?1954年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草案公布后,经由全国人民讨论了两个多月,作了修改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宪法草案为什么要交付全国人民讨论?
解读:我国宪法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我国宪法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活动二:小组讨论
“法之光”社团的成员在组建抢答赛题库的过程中,搜集到了以下材料,结合自己对宪法的相关认识展开了讨论。
材料:某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道路交通安全条例》中规定:因调查交通事故案件需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查阅或者复制交通事故当事人通讯记录,有关单位应当及时、如实、无偿提供,不得伪造、隐匿、转移、销毁。
当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对地方交通安全条例进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时,发现了这条规定的问题。经过严格的审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做出了“涉及公民通信自由及通信秘密,缺乏法律依据”的结论,向当地人大常委会发出审查意见督促纠正。
相关链接:《宪法》第四十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

(2)请你任选一位同学的发言进行合理的补充。
活动三:时政分析
“法之光”社团组织了运用宪法相关知识来分析时政的活动。
时政资料:2022年3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在讲话里,习近平指出:“要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字里行间蕴含着深厚的民生情怀。
(3)请你参与时政分析,谈谈你对“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的理解。
【答案】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1954年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草案公布后,经由全国人民讨论了两个多月,作了修改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宪法草案为什么要交付全国人民讨论?;我国宪法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4引用:1难度:0.3
相似题
-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我们每个公民都有义务监督宪法实施,宣传宪法。
发布:2024/12/28 3:30:1组卷:16引用:2难度:0.7 -
2.我国的宪法宣誓制度规定,各级人大及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选举或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向宪法宣誓。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发布:2025/1/1 22:30:3组卷:2引用:2难度:0.8 -
3.关于我国宪法的规定,以下对应内容准确的是( )
序号 项目 对应内容 ① 宪法基本原则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 根本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③ 经济制度的基础 国有经济 ④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 发布:2024/12/28 4:0:1组卷:10引用:3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