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历史上塞罕坝林场由于过度采伐,土地日渐贫瘠,北方沙漠的风沙可以肆无忌惮地刮入北京。自1962年开始,塞罕坝林场三代建设者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林场山荒原变为林海的过程属于次生次生演替,其原因是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演替过程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从而使动物群体也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2)研究林海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在群落群落水平上进行研究获得的。
(3)在荒原变林海的过程中,林场建设者施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可降低害虫的发生率,其原理是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降低种群的出生率,从而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降低种群的出生率,从而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4)在自然环境不发生根本变化的前提下,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地带,能否建立起塞罕坝式的林海?不能不能,请说明理由:两地自然环境不同,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不同两地自然环境不同,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不同。
【答案】次生;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群落;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降低种群的出生率,从而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不能;两地自然环境不同,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不同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10引用:3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