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可形成多种含氧酸盐,广泛应用于杀菌、消毒及化工领域。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制取氯水和氯酸钾,并进行相关实验。
Ⅰ.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取氯水和氯酸钾

(1)图中标注装有浓盐酸的仪器名称为 分液漏斗分液漏斗,A装置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2+4HCl(浓) △ MnCl2+Cl2↑+2H2OMnO2+4HCl(浓) △ MnCl2+Cl2↑+2H2O。
(2)在确保KOH溶液完全反应的条件下,若对调B和C装置的位置,C中氯酸钾的产率会 减小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原因是 氯气中混有挥发出的HCl,消耗C装置中的KOH,使氯酸钾的产率减小氯气中混有挥发出的HCl,消耗C装置中的KOH,使氯酸钾的产率减小。
Ⅱ.测定从装置C试管中分离得到的粗产品中KClO3的质量分数(粗产品中混有的杂质是KClO和KCl);碱性条件下,ClO3-氧化性较弱,不能氧化H2O2。测定粗产品中 KClO3的纯度的实验过程如下:
步骤 1:取3.00g 样品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
步骤 2:取25.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加KOH溶液调节pH,然后滴加过量H2O2溶液充分振荡以除尽ClO-。然后煮沸溶液1~2分钟,冷却。
步骤 3:将溶液转移到碘量瓶中(如图),加H2SO4将溶液调至弱酸性,加过量的20%的KI溶液,加盖水封,于暗处放置5min。

步骤 4:以淀粉为指示剂,用0.1500mol•L-1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碘量瓶中的溶液至终点,平行操作三次,平均消耗Na2S2O3溶液20.00mL。
相关反应为:2S2O32-+I2═S4O62-+2I-。
(3)步骤2中,煮沸溶液1~2分钟的目的是 除去溶液中过量的H2O2,防止干扰后续实验除去溶液中过量的H2O2,防止干扰后续实验。
(4)步骤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3-+6I-+6H+=3H2O+3I2+Cl-ClO3-+6I-+6H+=3H2O+3I2+Cl-。
(5)使用碘量瓶时,加盖水封的目的是 防止碘挥发损失防止碘挥发损失,Na2S2O3标准溶液应装入 碱碱式滴定管中(填“酸”或“碱”)。
(6)粗产品中KClO3的质量分数为 20.4%20.4%(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
【答案】分液漏斗;MnO2+4HCl(浓) MnCl2+Cl2↑+2H2O;减小;氯气中混有挥发出的HCl,消耗C装置中的KOH,使氯酸钾的产率减小;除去溶液中过量的H2O2,防止干扰后续实验;ClO3-+6I-+6H+=3H2O+3I2+Cl-;防止碘挥发损失;碱;20.4%
△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207引用:3难度:0.5
相似题
-
1.为了验证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湿润的氯气具有漂白性,某同学设计实验如图.其中B、C、D、E、F分别盛有饱和食盐水、浓硫酸.干燥红色布条、浓硫酸、湿润红色布条.
请回答:
(1)E中浓硫酸的作用
(2)将F中的湿润布条换成卷曲的细铜丝,并用酒精灯加热,可看到的现象是
(3)若用装置A制取2.24L(标况)氯气,消耗10mol/L浓盐酸的体积明显大于40mL,造成该结果的可能原因有
A.浓盐酸的挥发 B.随反应进行盐酸浓度下降
C.加热时火力不够猛 D.MnO2固体过量.发布:2025/1/15 8:0:2组卷:17引用:1难度:0.3 -
2.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氯气制备及性质验证实验装置。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发布:2025/1/15 8:0:2组卷:20引用:2难度:0.8 -
3.实验室中模拟用甲烷与氯气反应得到的副产品来制取盐酸,原理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30 17:0:5组卷:61引用:1难度:0.7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