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这里原是水蓝的世界,从水上看来,无论多磅礴多厚重的山势都浮泛在空碧的波上,石根磐柢所托,不过是一汪透明。山为水而开颜,水为风而改态,风景便活泼起来了。
文静如湖的吐露港,风软波柔,一片激滟的蓝光,与其说是海的女儿,不如看作湖的表妹。港上的岛屿、半岛、长堤、渡轮,都像是她的佩饰。入夜后,更亮起渔火与曳长如链的橘色雾灯。
这样明艳惹眼的水美人,朝暮供奉之不足,我能够私有吗?当然不可能。不过堤内的船湾淡水湖,千顷的纯碧放得下整个九龙半岛,水面谧无帆樯,似乎鸥鹭都不敢狎近,在我私心深处倒有点视为禁区,不希望别人鲁莽闯入。幸好她远在边陲,美名尚未远播,所以还没有怎么招引游人。台湾朋友来港,只要天色晴美,我总是带去惊艳一番。一上了那六千呎的长堤,外面的海色尚未饫足,一回头更讶异这里面的湖光,竟然另辟出一个清明的世界。左顾右盼的朋友,总不免猛然吸一口气,叹道:“想不到香港还有这样的景色!”于是一股优越感油然从我的心底升起。谁教他那样低估了香港呢,这猝不及防的一记“美之奇袭”,正是对他的薄惩。
(1)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所用设问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水影响了山,风吹动了水,风景使形成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考点】句段的表达效果.
【答案】(1)①作者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自己不能独享吐露港之美。②运用设问,有问有答,能避免叙述的平直,增加行文的波澜,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2)①原文“开颜”“改态”“活泼”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山、水、风景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们人的神情与姿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水的衬托下山的别样风貌,风的吹拂下水的变幻多姿,以及山水景物的灵动之态。②改写后的句子较为抽象、呆板,不够具体生动,因而效果大不如原文。
(2)①原文“开颜”“改态”“活泼”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山、水、风景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们人的神情与姿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水的衬托下山的别样风貌,风的吹拂下水的变幻多姿,以及山水景物的灵动之态。②改写后的句子较为抽象、呆板,不够具体生动,因而效果大不如原文。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1/16 4:30:2组卷:15引用:7难度:0.6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翻开定格在历史画卷中的红色家书,李大钊在狱中向敌人宣布“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江诗咏在留给父母的遗书中告白“为大多数工农无产阶级谋利益”;谢士炎就义前挥笔写就“多少头颅多少血,续成民主自由诗”;刘绍南牺牲前慷慨壮歌“刀放头上不胆寒”……革命先烈的话语虽 却感人至深,只言片语却 ,充分体现了战争年代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价值立场。品读红色家书,仿佛 ,时光回溯,置身于炮火纷飞的革命年代,感受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杀身成仁,恨不饮尽倭奴血;矢志为民,何能老去革命心。中国共产党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凝聚起中国革命之磅礴精神,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一封封红色家书,印记着红色史迹,植根着红色基因,虽经岁月流逝,依然 。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平淡无奇 言简意赅 斗转星移 历久弥新 B.平淡无奇 微言大义 沧海桑田 古老厚重 C.朴实无华 言简意赅 沧海桑田 古老厚重 D.朴实无华 微言大义 斗转星移 历久弥新
A.中国共产党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凝聚起中国革命之磅礴力量,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B.中国共产党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凝聚起中国革命之磅礴力量,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C.中国共产党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凝聚起中国革命之磅礴精神,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D.中国共产党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凝聚起中国革命之磅礴精神,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发布:2025/1/1 3:30:1组卷:17引用:10难度:0.6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从文物斗图大赛到文物雪糕打卡,从对三星堆新发现的围观探讨到文创产品的走俏市场,传统文化的热度 攀升。不久前,电视台端午节特别节目“水下飞天洛神”舞蹈圈粉无数。的水下舞蹈令人惊艳,衣袂飘飘间,“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神”形象穿越千年,跃然眼前。正是别出心裁的创意、增添光彩的科技,让泛黄的故纸维里、博物馆展示柜中沉淀的历史记忆,演绎为可感可知的时代风采。
文化要传承,传承需创新;文化要共鸣,共鸣需互动。《国家宝藏》节目将文物背后的故事徐徐展开,一次次播放点赞,一条条留言评论,观众既成为走进传统文化的接受者,又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历经岁月洗礼的古老文化由此 出鲜活的生命力,而思接千载的当代观众也由此 在丰富的文化宝库。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连续 精美绝伦 展示 踟蹰 B.连续 美轮美奂 展示 徜徉 C.持续 美轮美奂 展现 踟蹰 D.持续 精美绝伦 展现 徜徉 发布:2025/1/1 4:0:1组卷:0引用:2难度:0.5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为庆祝建党百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大型融媒体特别节目《追寻——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节目将不同时代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为切入点,将这些可以堪称绝妙的文章通过文情并茂的演绎奉献给观众,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欣赏。当今时代,互联网发展迅速,音频已成为走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前沿的媒体。声音凭借着单纯的信息维度,流水般汹涌地涌入听者的身体,更能直击人心。情感放大是中国特色节目中 的元素,《追寻》将百封家书用震撼人心的讲述和 的吟诵传递出人间至美之情。一封封浸染着父母之恩、夫妻之爱、兄弟之情的家书,透过声音,连着时空,栩栩如生。《追寻》以一种 的方式对经典人物、故事进行了生动演绎,更多革命烈士将被我们了解、认知、传诵。通过《追寻》,我们认识了裘古怀,“同志们,壮大我们的革命武装力量争取胜利吧!”他的临终遗言 ,令人动容。《追寻》展现了信仰的力量、人性的光辉,将红色文化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了出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弥足珍贵 声情并茂 别出机杼 醍醐灌顶 B.弥足珍贵 绘声绘色 别出心裁 醍醐灌顶 C.不可或缺 绘声绘色 别出机杼 振聋发聩 D.不可或缺 声情并茂 别出心裁 振聋发聩
A.节目将不同时代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为切入点,将这些可以堪称绝妙的文章通过文情并茂的演绎奉献给观众,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欣赏要求。
B.节目将不同时代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为切入点,将这些堪称绝妙的文章通过文情并茂的演绎奉献给观众,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欣赏。
C.节目以不同时代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为切入点,将这些堪称绝妙的文章通过文情并茂的演绎奉献给观众,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欣赏要求。
D.节目以不同时代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为切入点,将这些可以堪称绝妙的文章通过文情并茂的演绎奉献给观众,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欣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发布:2025/1/1 3:30:1组卷:20引用:17难度:0.7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