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美中国   绿色家园
2007年至2020年,我国森林面积增加2650万公顷。2020年底,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56.1%,湿地保护率达到50%以上。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频频出现珍稀保护动物,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在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202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2.48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9.8%。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居世界首位,2021年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跃居世界首位。
目前,我国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如何更好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更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已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运用国情国策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描绘出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依据人与自然的关系,说说为什么要“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3)美丽家园,你我参与,请你向同学们发出倡议。

【答案】(1)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2)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也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②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缓解资源能源紧缺状况,减轻环境压力;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利于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等。
(3)树立绿色发展的意识;学习和宣传环保知识,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行动,如养成物尽其用的行为;拒绝过渡包装;少用一次性物品;节约粮食,适度点餐,践行“光盘行动”;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垃圾分类;爱护小动物:同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积极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4引用:1难度:0.3
相似题
  • 1.游桂林,陶醉于美丽的漓江水;登泰山,折服于其“一览众山小”;去新疆,惊叹于天山的雪莲;走内蒙,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感触颇深。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大自然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带给我们欢乐
    ②美丽的大自然带给我们丰富的人生启示
    ③美丽的自然风光会激发我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④大自然离不开人类

    发布:2024/12/28 2:0:1组卷:8引用:2难度:0.7
  • 2.为应对气候变暖,我国提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等庄严的目标承诺。实现碳中和将有利于(  )

    发布:2024/12/28 3:30:1组卷:39引用:5难度:0.7
  • 3.【保护生物多样性 共建美好家园】
    材料一:国家主席习近平10月12日下午以视频方式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习近平强调,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当人类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当人类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也是无情的。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
    材料二:当前,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迈入法治化发展新阶段,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并被纳入各地区、各领域中长期规划编制和政策法规制定过程之中。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日趋完善,有关部门严厉打击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的走私活动,对相关违法犯罪行为形成高压态势……
    (1)结合材料一分析,国家为什么倡导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
    (2)材料二中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治化措施对于全面推进国家法治化进程有何启示?

    发布:2024/12/28 3:0:1组卷:23引用:3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