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试题详情
诗文赏析。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1)这两首古诗都运用了巧妙的修辞方法,前一首用的是 AA,后一首用的是 BB。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2)这两首诗的主人公都是儿童,不过前一首重在表现儿童的 BB,后一首重在表现儿童的 AA。
A.无忧无虑,悠闲自在 B.天真可爱,自得其乐
(3)与《稚子弄冰》的全文叙事不同,《村晚》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山村晚景,诗人把 、 、 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闲适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 BB
A.草 水 山 B.池塘 山 落日 C.草 水 落日
(4)这两首诗中,你更喜欢哪一首?简要地写一写你的理由。
《村晚》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村晚》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答案】A;B;B;A;B;《村晚》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5/1/12 13:30:2组卷:125引用:2难度:0.5
相似题
-
1.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月光、
(2)诗的前两句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由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乌鸦栖树的情景,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诗人由被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到月中桂树,这句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C.“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夜望月怀人的太多了,不知道这种思念之情会落到谁那里,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份思绪的。
(4)用简洁的语言说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诗的妙处。发布:2025/3/13 4:0:1组卷:59引用:2难度:0.5 -
2.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月光、
(2)诗的前两句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由“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乌鸦栖树的情景,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诗人由被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到月中桂树,这句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C.“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夜望月怀人的太多了,不知道这种思念之情会落到谁那里,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份思绪的
D.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押a韵,韵脚分别是“鸦”“花”“家”
(4)“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类似的诗词句有:发布:2025/3/13 2:0:1组卷:149引用:5难度:0.8 -
3.课外阅读。
谢亭送别
[唐]许浑
劳歌①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注】:①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1)前两句和后两句描写的是否同一时间的事?作者这样处理,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诗的二、四句写景,其作用有什么不同?
(3)第二句的诗眼是哪个字?请作简要赏析。发布:2025/3/13 6:0:1组卷:64引用:3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