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试题详情
木兰从军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因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 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 事,因益信。
题木兰庙
唐•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①。
【注释】:①明妃:王昭君,为维护汉匈关系,出塞和亲,嫁给匈奴单于呼韩邪。
(1)联系已有积累,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词语 | 已有词语积累 |
①长而益精 更加 更加 | 精益求精 |
②木兰乃易男装 于是 于是 | 屠乃奔倚其下(蒲松龄《狼》) |
③市鞍马 买 买 | 愿为市鞍马(《木兰诗》) |
④度黑山 越过 越过 |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
词语 | 古代汉语词典义项(部分) |
①少习骑 年幼,年轻 年幼,年轻 | ①数量少,缺少。②消减,减少。③年幼,年轻。 |
②木兰乃易男装 换 换 | ①换。②改变。③容易。 |
③溯黄河 逆水流而上 逆水流而上 | ①逆水流而上。②面向,向着。 |
④凡十有二年 总共,一共 总共,一共 | ①凡是。②总共,一共。③平凡,平常。 |
值 可 汗 点 兵 因 其 父 名 在 军 书 与 同 里 诸 少 年 皆 次 当 行。
(4)如何理解诗句“弯弓征战作男儿”?结合《木兰从军》内容,简要概述。
(5)诗、文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更加;于是;买;越过;年幼,年轻;换;逆水流而上;总共,一共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2/26 19:30:1组卷:22引用:2难度:0.7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面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B.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 冠:行冠礼。 C.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错意:在意。 D.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徒跣:赤脚走在路上。
A.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B.得志,与民由之——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C.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大王给与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
D.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虽然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但又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3)下面对两篇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的出处不同。甲文出自《孟子》,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推尊为“亚圣”,《孟子》是记录孟子的言论、活动的著作;乙文出自《战国策•魏策》,《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
B.甲乙两文的内容不同。甲文是讨论“何谓大丈夫”的问题。孟子针对景春的观点,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乙文写的是安陵君面对强泰企图用“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政治骗局,而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表现了安陵君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C.甲乙两文的写作方法不同。甲文用的是议论文的笔法,先就景春提出的“大丈夫”的错误观点进行反驳,孟子在此基础上提出“大丈夫”的三个标准;乙文用的是小说的笔法,先交代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和原因,再写他出使秦国,和秦王作斗争的经过,最后取得了胜利。
D.甲乙两文都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在孟子看来,“大丈夫”具有不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的因素所迷乱、动摇和屈服的气概,唐雎也具有勇敢、责任和担当的国士情怀,这些意志和精神我们都应该发扬光大。发布:2024/12/19 1:30:1组卷:201引用:4难度:0.7 -
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①,世俗盛美,政缓禁止②,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③。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庄王以为币轻,更以小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④乎?”市令曰:“三月顷。”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后五日,朝,相言于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楚民俗好庳车⑤。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梱⑥。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选自《史记•循吏列传》)[注释]①和合:和睦同心。②禁止:有禁则止,听从命令的意思。③春夏以水:春夏时节借河水上涨使采伐的林木顺流而下运出去。④几何顷:有多久。⑤庳车:矮车,车的底座低。⑥梱:门槛。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施教导民,上下和合(引导)
B.居半岁(过了)
C.百姓不便,皆去其业(放弃)
D.民皆乐其生(快乐)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三月为楚相 乡为身死而不受 B.王以为庳车不便马 以头抢地尔 C.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 先生坐!何至于此 D.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出淤泥而不染
①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
②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
(4)结合文中材料,用自己的话对孙叔敖为政作简要评价。发布:2024/12/26 23:0:1组卷:15引用:2难度:0.5 -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乙】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①,备匈奴。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②,急入收保③,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④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馀,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注:①[代雁门]代地的雁门郡。②[入盗]入寇,入侵。 ③[收保]收拢人马物资退入营垒。保,同“堡”。④[让]责问,责备。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已而之细柳军 赵之北边良将也 B.居无何 常居代雁门 C.将以下骑送迎 乃复强起使将兵 D.使人称谢 使他人代将
A.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翻译:慰问的军队直接驱车而入,将军级别以下的骑兵都要迎送。
理解:写出慰问军队嚣张的气焰,使得驻扎的将军及属下不得不卑躬屈膝。
B.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翻译:于是文帝就控制住车马,缓缓前行。
理解:表明汉文帝深明大义,具有雄才大略,是一位识才、爱才的贤明君主。
C.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
翻译: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依然像从前一样。
理解:呼应了上文的“不敢战”,既写出了李牧胆小怕事,又体现其刚愎自用。
(3)周亚夫和李牧为什么都能被称为良将?请结合具体内容解说。
(4)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临敌之际,君臣一心很重要。汉文帝对周亚夫显然是充分信任的,他并不认为劳军时周亚夫的表现损害了自己的威严,反而称赞他是“①发布:2024/12/17 19:0:2组卷:60引用:4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