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它是闽北深林中的一条山溪。它的眼睛像向日葵那么明亮,它会唱歌。
它的歌声里,有夏季降落在森林中的骤雨的音韵,有马尾松在风中吹动的音韵,有山苍子的种子和杉果被风吹着,落在坡上的声音,在整座森林呼唤太阳的哗响。
呵,它是闽北深林中的一条山溪。沿着它的溪岸,一条傍着山腰,向闽北森林深处伸展而去的森林铁路兴建起来了。工程测量人员,掮着水平仪和标杆来了,四乡的民工来了,铁道兵来了,接着钢轨运来了。湍急的山溪,我们闽北深林中的山溪,我知道,这时候,你的心多么激动。你倾听着。又倾听着。你的眼睛像太阳那么明亮。你歌唱。
呵!它是闽北深林中的一条山溪。那森林铁路的小火车,第一次运载着一节一节堆迭得高高的木材,运载着林中的丰收,轰轰然地开来了。这时候,你唱着一支怎样激越的歌呢?你的眼睛比开花时的枇杷园还明亮。呵,我闽北深林中的一条山溪,当你歌唱的时候。
(1)文中对山溪交替使用“它”和“你”两种称呼,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为“掮着水平仪和标杆的工程测量人员、四乡的民工、铁道兵来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你觉得哪种表达更好?为什么?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除了比喻之外还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1)①使用第三人称“它”,能够更为客观、自由地描绘山溪之美同时也保留了山溪的神秘感,引发读者的好奇与想象。
②使用第二人称“你”,拉进了作者与山溪的距离,更为亲切,便于抒发作者对山溪的热爱,并借此表达对闽北发展的歌颂之情。
③交替使用第三人称和第二人称,使文章行文更加流畅自然,丰富了文章内容。
(2)原句更好。①原文使用短句,结构简单,简洁明快,且与前后文结构相似,风格一致;改句使用长句,语气舒缓,风格不一。
②原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突出了铁路修建时各方建设者汇聚的情形,而改句变成了一般陈述句,起不到突出强调作用。
(3)修辞手法:排比。
表达效果:①丰富内容:以三个结构为“有……的……”的句子,用细腻的笔触从不同角度一一展现了山溪穿流而过的闽北深林的自然景致,以动衬静,营造了美妙的氛围。
②增强语势:三个结构相似的句子排列连用,有力地抒发了作者对闽北森林优美环境的赞美。
②使用第二人称“你”,拉进了作者与山溪的距离,更为亲切,便于抒发作者对山溪的热爱,并借此表达对闽北发展的歌颂之情。
③交替使用第三人称和第二人称,使文章行文更加流畅自然,丰富了文章内容。
(2)原句更好。①原文使用短句,结构简单,简洁明快,且与前后文结构相似,风格一致;改句使用长句,语气舒缓,风格不一。
②原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突出了铁路修建时各方建设者汇聚的情形,而改句变成了一般陈述句,起不到突出强调作用。
(3)修辞手法:排比。
表达效果:①丰富内容:以三个结构为“有……的……”的句子,用细腻的笔触从不同角度一一展现了山溪穿流而过的闽北深林的自然景致,以动衬静,营造了美妙的氛围。
②增强语势:三个结构相似的句子排列连用,有力地抒发了作者对闽北森林优美环境的赞美。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7/4 8:0:9组卷:11引用:2难度:0.7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翻开定格在历史画卷中的红色家书,李大钊在狱中向敌人宣布“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江诗咏在留给父母的遗书中告白“为大多数工农无产阶级谋利益”;谢士炎就义前挥笔写就“多少头颅多少血,续成民主自由诗”;刘绍南牺牲前慷慨壮歌“刀放头上不胆寒”……革命先烈的话语虽 却感人至深,只言片语却 ,充分体现了战争年代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价值立场。品读红色家书,仿佛 ,时光回溯,置身于炮火纷飞的革命年代,感受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杀身成仁,恨不饮尽倭奴血;矢志为民,何能老去革命心。中国共产党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凝聚起中国革命之磅礴精神,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一封封红色家书,印记着红色史迹,植根着红色基因,虽经岁月流逝,依然 。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平淡无奇 言简意赅 斗转星移 历久弥新 B.平淡无奇 微言大义 沧海桑田 古老厚重 C.朴实无华 言简意赅 沧海桑田 古老厚重 D.朴实无华 微言大义 斗转星移 历久弥新
A.中国共产党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凝聚起中国革命之磅礴力量,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B.中国共产党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凝聚起中国革命之磅礴力量,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C.中国共产党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凝聚起中国革命之磅礴精神,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D.中国共产党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凝聚起中国革命之磅礴精神,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发布:2025/1/1 3:30:1组卷:17引用:10难度:0.6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从文物斗图大赛到文物雪糕打卡,从对三星堆新发现的围观探讨到文创产品的走俏市场,传统文化的热度 攀升。不久前,电视台端午节特别节目“水下飞天洛神”舞蹈圈粉无数。的水下舞蹈令人惊艳,衣袂飘飘间,“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神”形象穿越千年,跃然眼前。正是别出心裁的创意、增添光彩的科技,让泛黄的故纸维里、博物馆展示柜中沉淀的历史记忆,演绎为可感可知的时代风采。
文化要传承,传承需创新;文化要共鸣,共鸣需互动。《国家宝藏》节目将文物背后的故事徐徐展开,一次次播放点赞,一条条留言评论,观众既成为走进传统文化的接受者,又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历经岁月洗礼的古老文化由此 出鲜活的生命力,而思接千载的当代观众也由此 在丰富的文化宝库。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连续 精美绝伦 展示 踟蹰 B.连续 美轮美奂 展示 徜徉 C.持续 美轮美奂 展现 踟蹰 D.持续 精美绝伦 展现 徜徉 发布:2025/1/1 4:0:1组卷:0引用:2难度:0.5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为庆祝建党百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大型融媒体特别节目《追寻——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节目将不同时代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为切入点,将这些可以堪称绝妙的文章通过文情并茂的演绎奉献给观众,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欣赏。当今时代,互联网发展迅速,音频已成为走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前沿的媒体。声音凭借着单纯的信息维度,流水般汹涌地涌入听者的身体,更能直击人心。情感放大是中国特色节目中 的元素,《追寻》将百封家书用震撼人心的讲述和 的吟诵传递出人间至美之情。一封封浸染着父母之恩、夫妻之爱、兄弟之情的家书,透过声音,连着时空,栩栩如生。《追寻》以一种 的方式对经典人物、故事进行了生动演绎,更多革命烈士将被我们了解、认知、传诵。通过《追寻》,我们认识了裘古怀,“同志们,壮大我们的革命武装力量争取胜利吧!”他的临终遗言 ,令人动容。《追寻》展现了信仰的力量、人性的光辉,将红色文化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了出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弥足珍贵 声情并茂 别出机杼 醍醐灌顶 B.弥足珍贵 绘声绘色 别出心裁 醍醐灌顶 C.不可或缺 绘声绘色 别出机杼 振聋发聩 D.不可或缺 声情并茂 别出心裁 振聋发聩
A.节目将不同时代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为切入点,将这些可以堪称绝妙的文章通过文情并茂的演绎奉献给观众,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欣赏要求。
B.节目将不同时代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为切入点,将这些堪称绝妙的文章通过文情并茂的演绎奉献给观众,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欣赏。
C.节目以不同时代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为切入点,将这些堪称绝妙的文章通过文情并茂的演绎奉献给观众,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欣赏要求。
D.节目以不同时代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为切入点,将这些可以堪称绝妙的文章通过文情并茂的演绎奉献给观众,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欣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发布:2025/1/1 3:30:1组卷:20引用:17难度:0.7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