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六合县出产一种五彩缤纷的珍贵的石头--雨花石,现有一块形状不很规则的雨花石(约橡皮擦大小),请你在不破坏原样的情况下,自选器材,自行设计两种测量雨花石密度的方法。
要求:(1)写出主要器材的名称;
(2)写出简要的测量步骤和所需测量的物理量;
(3)用所测得物理量写出雨花石密度的表达式。
方法一:
器材:调好的天平、量筒、水调好的天平、量筒、水
步骤:(1)用天平称量出雨花石的质量m石。
(2)在量筒中放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
(3)将雨花石放入量筒,测出雨花石和水的总体积V2。(1)用天平称量出雨花石的质量m石。
(2)在量筒中放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
(3)将雨花石放入量筒,测出雨花石和水的总体积V2。
表达式:ρ石=m石V2-V1ρ石=m石V2-V1
方法二:
器材:调好的天平、溢水杯、小玻璃杯、水调好的天平、溢水杯、小玻璃杯、水
步骤:(1)用天平称出雨花石的质量m石,再称出小玻璃杯的质量m1,
(2)将雨花石慢慢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同时用小玻璃杯收集全部溢出的水,
(3)用天平称出小玻璃杯和水的总质量m2,
(4)排开水的体积(雨花石的体积)V=m2-m1ρ水。(1)用天平称出雨花石的质量m石,再称出小玻璃杯的质量m1,
(2)将雨花石慢慢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同时用小玻璃杯收集全部溢出的水,
(3)用天平称出小玻璃杯和水的总质量m2,
(4)排开水的体积(雨花石的体积)V=m2-m1ρ水。
达式:ρ=m石m2-m1ρ水ρ=m石m2-m1ρ水。
(2)在量筒中放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
(3)将雨花石放入量筒,测出雨花石和水的总体积V2。
(2)在量筒中放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
(3)将雨花石放入量筒,测出雨花石和水的总体积V2。
m
石
V
2
-
V
1
m
石
V
2
-
V
1
(2)将雨花石慢慢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同时用小玻璃杯收集全部溢出的水,
(3)用天平称出小玻璃杯和水的总质量m2,
(4)排开水的体积(雨花石的体积)V=
m
2
-
m
1
ρ
水
(2)将雨花石慢慢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同时用小玻璃杯收集全部溢出的水,
(3)用天平称出小玻璃杯和水的总质量m2,
(4)排开水的体积(雨花石的体积)V=
m
2
-
m
1
ρ
水
m
石
m
2
-
m
1
m
石
m
2
-
m
1
【考点】设计实验测量密度.
【答案】调好的天平、量筒、水;(1)用天平称量出雨花石的质量m石。
(2)在量筒中放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
(3)将雨花石放入量筒,测出雨花石和水的总体积V2。;ρ石=;调好的天平、溢水杯、小玻璃杯、水;(1)用天平称出雨花石的质量m石,再称出小玻璃杯的质量m1,
(2)将雨花石慢慢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同时用小玻璃杯收集全部溢出的水,
(3)用天平称出小玻璃杯和水的总质量m2,
(4)排开水的体积(雨花石的体积)V=。;ρ=ρ水
(2)在量筒中放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
(3)将雨花石放入量筒,测出雨花石和水的总体积V2。;ρ石=
m
石
V
2
-
V
1
(2)将雨花石慢慢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同时用小玻璃杯收集全部溢出的水,
(3)用天平称出小玻璃杯和水的总质量m2,
(4)排开水的体积(雨花石的体积)V=
m
2
-
m
1
ρ
水
m
石
m
2
-
m
1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91引用:3难度:0.3
相似题
-
1.小丽的爷爷奶奶每天的早餐中几乎都有一杯豆浆。小丽只用了天平、空瓶和水就测出了豆浆的密度。请你帮她写出实验步骤及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并推出豆浆密度的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设天平的称量足够大)。
发布:2024/11/8 8:0:1组卷:15引用:1难度:0.3 -
2.不用天平,只用弹簧测力计,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测定小石块的密度,其方法如下:
(1)用弹簧测力计分别称出小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和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G′,则小石块的质量m=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石块受到的浮力为:F浮=
(3)由于石块是浸没于水中,所以V排=V石=
(4)由密度的计算公式可以求出石块的密度为ρ=发布:2024/11/8 8:0:1组卷:112引用:3难度:0.3 -
3.雪在外力挤压下可形成冰,表明雪的密度 冰的密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华利用冰的密度(ρ冰),使用如下方法来估测积雪的密度:利用平整地面上的积雪,脚向下用力踩在雪上,将雪踏实成冰并形成一个下凹的脚印,然后测量脚印的深度h和积雪原来的厚度H,就可以估测出积雪的密度,并写出雪的密度的表达式:(用已知物理量符号表示)。若实验时雪没有踩踏实,则所测雪的密度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发布:2024/11/25 11:30:2组卷:846引用:8难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