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稻鸭共作是将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多层次利用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在这样的系统中,稻田为鸭群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鸭群可以捕食杂草、害虫和水生小动物,不断地游走、践踏活动,影响了群落的结构,浮游藻类和底栖动物的数量减少,但种类增加。鸭群的活动不断搅动水体和土壤,大幅提高水体的溶解氧含量。稻田养鸭一般可增加水稻产量10%,农民同时还可以通过养殖产品增加收入。
(1)引入鸭群后使稻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 增加增加(填“增加”或“减小”或“不变”)。
(2)鸭群在稻田生态系统中至少占 22个营养级,鸭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消费者消费者。鸭群的活动可以加速氮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主要途径有 增加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提高水稻根系有氧呼吸速率,从而加快水稻对无机盐的吸收;同时加快水体中好氧菌的呼吸速率,利于其繁殖和对水体含氮物质的吸收增加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提高水稻根系有氧呼吸速率,从而加快水稻对无机盐的吸收;同时加快水体中好氧菌的呼吸速率,利于其繁殖和对水体含氮物质的吸收(答出两方面)。
(3)稻田养鸭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杂草的数量,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稻鸭共作模式中水稻产量增加的原因是 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稻鸭种养过程中,需要给予相应的物质投入(如投喂鸭饲料),也要考虑所放养雏鸭的数量,从而保证水稻和鸭群之间的合适比例,这样做的目的是 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维持稻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证两种种养产品的高产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维持稻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证两种种养产品的高产。
【答案】增加;2;消费者;增加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提高水稻根系有氧呼吸速率,从而加快水稻对无机盐的吸收;同时加快水体中好氧菌的呼吸速率,利于其繁殖和对水体含氮物质的吸收;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维持稻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证两种种养产品的高产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8引用:2难度:0.7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