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杀棋
王建华 天气晴好的日子,邮局的南墙根总是聚满了闲散老人,有的聊天,有的甩扑克,有的下象棋,随心而为,各得其所。
靠墙根的一头,一个老头双手拢在袖管里,半眯着眼睛似睡非睡,静静地坐在小马扎上,像一尊蜡像。他面前有一张能折叠的四方桌子,桌子对面也放着一个马扎,桌子上画着棋盘,棋盘里填满了棋子。离桌子不远处有一棵香樟树,树干上挂着一块一尺见方的硬纸板,上面用毛笔歪歪斜斜地写着:五块钱一局。偶尔有人坐到他对面,说杀一局,他微微睁开眼睛,说五块钱一局,你先请。每每不到十分钟,来人都会摸出五块钱丢在桌子上,悻悻地离去。这些人当然都是从外地或是乡下来的象棋爱好者,城内清楚底细的人都不跟他下,因为全不是对手。
“我跟你杀一局。”老头微微睁开眼睛,说五块钱一局,你先请。老头伸出细长干瘦的手指做一个请的手势,却发现对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毛头小子。小子“啪”的一声架起一门当头炮。老头迟疑着上了一匹马,推上这匹马时,他斜睨了那小子一眼,长长的头发几乎遮住他黝黑脸庞上的黑边近视镜,眼镜片后面两只小眼珠滴溜溜转,闪烁着凶狠的光,薄薄的嘴唇边几根浅黄胡须像极了春天破土而出的草芽。小子飞快地上马、出车,攻势迅疾,来势凶猛,顷刻工夫,车、马杀气腾腾地压到河界上。老头也不慢,每当对方“啪”的一声棋子落桌,他的棋子就轻轻巧巧地跟上,要么巧妙避其锋芒,要么死死封住去路。
春阳把最后一抹余晖投在香樟树上,香樟树上刚刚长出的新叶嫩绿中吐出紫红。“你是学生伢?”老头问了一句。小子嗯了一声。“咋不去念书?”老头又问。“杀棋就杀棋。”小子没好气地回一句。老头又迟疑了一下,杀棋就杀棋,这分明是他自己平时跟别人说的话。他走棋时从不说话,碰到别人问长问短时,他就这么说。
小子的鼻子上已经沁出细密的汗珠。老头偶尔瞟一眼小子,真的再也没说一句话。老头用连环炮配合一匹马筑起一堵密不透风的墙紧紧地护着“大帅”,双车和另一匹马在对方阵营内形成犄角之势,只等家里的士角炮打掉对方一个士,即可致对方于死地。然而,他像一个武林高手任凭对方刀光剑影在面前上下飞舞,却只是左避右让,就是不出手。
小城人都不知这个老头的来路,只知道他偶尔也做些收破烂的营生,那是一连几天无人跟他对弈的时候。他刚刚在这摆棋摊时,生意还不错,跟他对弈的人不少,观战的人也多,后来因为棋艺悬殊,棋摊就逐渐冷落了。他也试图输过棋,因为他演技不高明,让赢棋的人觉得憋屈,倍受侮辱似的,久而久之,还是很少有人上他的棋摊。
小子的额角上已经冒出粗大的汗珠,他把另一门炮调到自家河界中位,打算用双炮连环射击,从对方中位撕开一道口子。这时,老头只要撤回一车保住护驾马,小子硬拼也将无济于事,然而,老头回撤的车偏偏别住了马腿,让小子将了军。老头抓耳挠腮无比遗憾地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小子用衣袖揩一把脸上的汗,说你可以出帅。老头说你赢了,我的帅动不了,如果要动帅,也算我输,我从不动帅。小子这才看见老头的“帅”被一根螺纹钉固定在桌子上。
小子拿着五块钱朝学校方向走,邮局斜对面是一所重点高中。老头一边把桌子折叠起来一边大声反复嘟哝着:“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小子志得意满地把五块钱在空中扬了扬,头也不回,一溜小跑地去了学校。
“我陪您杀一局。”五年后的一个寒假,小伙子从大学回家又来到老头棋摊。老头微微睁开眼睛,他一眼就认出小伙子,尽管他头发理短了,皮肤白净了。老头却什么也没说,只说五块钱一局,你先请。
“那年差点我就逃学了。”小伙子一边说一边又“啪”的一声架起当头炮。
“杀棋就杀棋。”老头说。
(1)简要分析下面的两句话所表现的人物的心理状态。
①小子的鼻子上已经沁出细密的汗珠。
②小子用衣袖揩一把脸上的汗。
(2)赏析第④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3)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文中“老头儿”的形象特点。
(4)探究本文的主题思想。
【答案】(1)①沁了细密的汗珠,说明在棋局上学生明显处于下风,表现赢棋心切的心理紧张和焦虑。
②揩汗的动作,说明棋局颓势已经扭转后的如释重负,表现学生的轻松和得意的心理状态。
(2)景物描写,春阳斜照,香樟吐芽,营造温暖美好意境,形象地表明时间在流逝,引出下文的对话,为让棋作铺垫,象征老人如春日暖阳把关爱与呵护施予青年学生。
(3)①生性淡定;②生活贫苦,活得有尊严;③棋艺高超;④做人有爱心,关心青年学生的成长;⑤做事讲原则;⑥不唯利是图。
(4)由老人的生活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境遇上可以贫穷,但要活得有尊严。从老人下棋的特点可悟出,一个人做事要坚守原则,不能越过底线。做人可以正当地谋求利益,但一定要有正确的义利观。从老人对小子的引导,告诉我们,要懂得关心他人特别是年轻人,尽可能帮助和成全别人。从小子的改变告诉我们,人可以发展个人的业余爱好,但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能玩物丧志;人要能知错就改;人要懂得感恩。
②揩汗的动作,说明棋局颓势已经扭转后的如释重负,表现学生的轻松和得意的心理状态。
(2)景物描写,春阳斜照,香樟吐芽,营造温暖美好意境,形象地表明时间在流逝,引出下文的对话,为让棋作铺垫,象征老人如春日暖阳把关爱与呵护施予青年学生。
(3)①生性淡定;②生活贫苦,活得有尊严;③棋艺高超;④做人有爱心,关心青年学生的成长;⑤做事讲原则;⑥不唯利是图。
(4)由老人的生活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境遇上可以贫穷,但要活得有尊严。从老人下棋的特点可悟出,一个人做事要坚守原则,不能越过底线。做人可以正当地谋求利益,但一定要有正确的义利观。从老人对小子的引导,告诉我们,要懂得关心他人特别是年轻人,尽可能帮助和成全别人。从小子的改变告诉我们,人可以发展个人的业余爱好,但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能玩物丧志;人要能知错就改;人要懂得感恩。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10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母亲和我的书
梁晓声 ①我忘不了我的小说第一次被印成铅字那份儿喜悦,我日夜祈祷的就是这回事儿。避开人,我躲在一个地方哭了,那一时刻我最想我的母亲……
②一九六三年,我上小学五年级。已经有了三十多本小人书。买粮、煤回来,我总能得到几毛钱。这几毛钱加上母亲平日给我的一些钢蹦儿,渐渐积攒到一元多,就去买小人书。母亲从不反对我买小人书。
③我还经常出租小人书。有一次火车站派出所一位年轻的警察,没收了我全部的小人书,说我影响了站内秩序。我一回到家就嚎啕大哭。我那种可怜的样子,使母亲为之动容。于是她带我去讨还我的小人书。
④“不给!出去!出去!”车站派出所年轻的警察粗鲁地将母亲和我从派出所推出来。母亲对他说:“不给,我就坐台阶上不走。”他说:“谁管你!”砰地将门关上了。“妈,咱们走吧。我不要了……”我仰起脸望着母亲,心里一阵难过。亲眼见母亲因自己而被人呵斥,还有什么事比这更令一个儿子内疚的?“不走,妈一定给你要回来!”母亲说着,就在台阶上坐了下去,并且扯我坐在她身旁,始终用一条手臂搂着我。我觉得母亲似乎一动也没动过,仿佛被一种持久的意念定在那儿了。我想我不能再对母亲说:“妈,我们回家吧!”那意味着我失去的是三十几本小人书。而母亲失去的是一个十分自尊的女人的尊严。
⑤天渐渐黑了,“给你们吧……”年轻警察将我的小人书连同书包扔在我怀里。母亲终于拉着我起身,昂然走下台阶。“站住!”年轻警察跑下了台阶。向我们走来。母亲则将我扯近她身旁。像刚才坐在台阶上一样,又用一条手臂接着我。年轻警察拦住一辆汽车,以不容违抗的语气对司机大声说:“把那个女人和孩子送回家去。要一直送到家门口!”
⑥我买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是《青年近卫军》,要一元多钱。我还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无精打采。
⑦在自己对自己的怂恿之下,我到母亲的工厂向母亲要钱。那是我第一次到母亲为我们挣钱的那个地方。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毛茸茸的褐色的脊背弯曲着,头凑近在缝切机板上。
⑧“妈……”“妈……”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肮脏的毛茸茸的褐色的口罩上方,我熟悉的一双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你来干什么?”“我……”“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我……要钱……”“要钱干什么?”“买书……”“多少钱?”“一元五角就行……”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毛票,用指尖龟裂的手指数着。
⑨母亲数完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切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⑩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我的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竟快是一个老女人了!那时刻我努力想回忆起一个年轻的母亲的形象,然而竟回忆不起母亲她何时年轻过。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我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并因自己十五岁了才意识到自己应该是一个大人了而感到羞愧难当,无地自容。
⑪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那天我用那一元五毛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
⑫“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得给你钱的吗?”那一天母亲教落了我一顿。数落完了我,又给我凑足了买《青年近卫军》的钱。
⑬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我用那一元五毛钱郑重地买下了《青年近卫军》,从此,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⑭_____。
(选文有删改)(1)通读全文,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将文章情节补充完整。
①“我”积攒零钱买小人书,母亲从不反对;
②
③
④“我”给母亲买了水果罐头,母亲数落“我”后又给“我”凑足了买书的钱。
(2)警察对我和母亲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上下文,说说警察态度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3)请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母亲拉着我起身,昂然走下台阶。
(4)请对选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5)读完全文,深深感动之际,请你为文章补充一个简短的结尾段与第①段相呼应。思考后写在下面横线处。发布:2024/12/27 2:0:1组卷:29引用:5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孤独的文明
余显斌
①苍龙山清秀如眉,值得一游。
②这,是一个朋友说的。那儿,我很少去。一天,有点空闲后,我和妻子带着饮料,还有食物去了。当时是秋天,树叶黄红一片,天气晴好如水。到了地方,果然很美。
③苍龙山犹如长眉,微微皱起。一座亭子,在眉毛一样密密麻麻的树林里,如一颗美人痣一样,时时隐现。
④我们沿着上山的台阶慢慢走着。一级级台阶,弯弯曲曲,干净如洗。
⑤到了半山腰时,那儿有个平台,几棵松树挺立着一片青绿,树下有张石桌,几张石凳。
⑥几个年轻人围着桌子,有的吃着饼干,有的喝着饮料,大声说笑着,还有的叽哩嘎啦地绕树追赶着。我和妻子走累了,擦着额头的汗,坐在一旁休息,喝起了饮料。
⑦那几个年轻人吃完饼干,喝完饮料,扯出卫生纸仔细擦了手。接着,一个个手一扬,将卫生纸无一例外地白花花地扔在地上。我看了,不由得皱皱眉。妻子忙拦着,轻声道:“别管闲事,和你无关。”
⑧我摇摇头,长叹了一口气,没有说什么。
⑨这时,一个老人拿着个蛇皮袋子慢慢走来,将卫生纸小心拾起,仔细折叠后,放进了袋子。一个小伙子见了,大声道:“老头,这饮料罐能卖点钱。那点纸,能卖啥?”说完,“哐”的一声,扔过一个饮料罐。老头见了,无言拾起,轻轻放入袋中。
⑩接着,又有几个易拉罐飞来。
⑪老人没说什么,只是抬头望望,再次拾起。
⑫老人已经七十多了,头发花白,一脸的皱纹。
⑬我见了,暗暗同情起老人来,拿了自己和妻子喝过的饮料罐,走了过去,笑着放入他的袋子里。他再次抬起头,对我微微一笑,算是招呼。然后,扛着袋子悄悄下山去了,消失在阳光里。
⑭那天,我和妻子尽兴而归。
⑮几天后,和朋友再见,谈到苍龙山的洁净,谈到那个可怜的拾破烂的老头。朋友一愣,告诉我:那是本市环保局的一个局长,退休后回到小城,一次,去苍龙山游玩,看到满山垃圾,一声叹息,找个袋子开始捡拾起垃圾来。以后,这就成了他的惯例,每天如此。
⑯一时,我脸红了,妻子也脸红了。原来,苍龙山的洁净,苍龙山的优美,不是天然生成的,是一个老人用手一下又一下捡拾起来的。
⑰文明,不是清闲的文字描写,是一种弯下身子的身体力行。
(1)结合语境,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环境描写的作用。
(2)阅读下面一段话,揣摩加点的词语表达了老人怎样的心理?
我见了,暗暗同情起老人来,拿了自己和妻子喝过的饮料罐,走了过去,笑着放入他的袋子里。他再次抬起头,对我微微一笑,算是招呼。
(3)说说文中的老人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发布:2024/12/27 2:30:1组卷:12引用:3难度:0.5 -
3.课外阅读我能行。
献身革命的方志敏ㅤㅤ1935年1月,因为叛徒出卖,方志敏被捕。蒋介石知道后,命令国民党江西省党部头子俞伯庆劝降方志敏。俞伯庆假惺惺地对方志敏说:“蒋委员长很想重用你,你为什么不争取出来为党国效力呢?”方志敏哼了一声,说:“蒋介石是什么东西?”俞伯庆压住怒火又试探着说:“你们红军不是已经败了吗?”方志敏坚定地反驳:“我们永远不会失败!”
ㅤㅤ俞伯庆见劝降不成,又派了军法处长和方志敏“谈话”,处长说:“你知道你们那个孔先生吧?他现在可是党国的少将参议,春风得意得很哪!”
ㅤㅤ“这个无耻的叛徒,我绝对不会跟他一样。”方志敏一听,站起身厉声喝道,“革命者宁可被敌人残杀也决不投降敌人!要我屈膝投降,休想!”
ㅤㅤ三番五次的劝降都失败了,敌人终于露出了豺狼的凶相。他们给方志敏吃霉米饭,里面还要加上稗子、谷壳和沙石。牢房里黑暗潮湿,老鼠到处窜,臭虫爬满墙,虱子满被褥。除了恶劣的生活环境外,敌人每天还要用酷刑“招待”他,皮鞭、老虎凳、辣椒水,可方志敏仍然没有丝毫的动摇。
ㅤㅤ1935年8月6日,劝降不成的国民党无奈地将方志敏押赴刑场。在刑场上,敌人让方志敏转过身去,方志敏大笑道:“我都不怕,你们怕什么?我倒要看看法西斯的子弹是怎样射穿我的胸膛的!”天下起了雨,方志敏倒在了他热爱的这片大地上。
ㅤㅤ叶剑英元帅曾题诗称颂方志敏:“血染东南半壁红,忍将奇迹作奇功。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叶枫。”正因为有无数个方志敏式的“耿耿丹心,铮铮铁骨”,才炼铸了中华民族不倒的长城。
(1)“春风得意”在词典中的意思有:①形容考上进士后得意的心情;②指进士及第;③形容人官场腾达或事业顺心时扬扬得意的样子。“春风得意”在文中的意思是
(2)对第1自然段方志敏说的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方志敏坚信革命一定能胜利。
B.方志敏认为坚持正义的共产党一定会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C.方志敏憎恨当时的国民党反动统治。
D.方志敏认为俞伯庆在欺骗他,因为他根本不相信蒋介石。
(3)文章中的画线句子表现了方志敏同志
A.刚正不阿
B.视死如归
C.不屈不挠
D.义正词严
(4)短文从哪两个方面表现出方志敏具有坚定的革命意志?
(5)方志敏只有一个,短文的最后一句为什么说“正因为有无数个方志敏式的‘耿耿丹心,铮铮铁骨’,才炼铸了中华民族不倒的长城”?发布:2025/2/28 10:30:1组卷:16引用:2难度: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