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小魔术:吹气生火.只见老师通过一根细长的玻璃管,对着蒸发皿中的一团棉花吹气,不一会,棉花就燃烧起来.同学们觉得很好奇:通常情况下,嘴中呼出的气体是不会使棉花燃烧的.为什么老师对着棉花吹气就能使其燃烧?

同学们已经知道:可燃物的燃烧需要两个条件①
温度达到着火点
温度达到着火点
与氧气接触
与氧气接触

小娟同学课下询问老师知道了其中的道理:口中吹出的气体中含有一定量的CO2,棉花(实为脱脂棉)中包裹着黄色过氧化钠(Na2O2),CO2与Na2O2反应生成白色的Na2CO3和氧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最终使棉花燃烧起来.请帮助小娟同学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Na2O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O2+2Na2O2═2Na2CO3+O2
2CO2+2Na2O2═2Na2CO3+O2

(2)小娟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①Na2O2不仅能与CO2反应也能够与H2O反应.
②碱石灰中的成分既能吸收水蒸气,又能吸收二氧化碳.
她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来验证Na2O2与CO2反应生成了O2,并测定某过氧化钠样品中Na2O2的质量分数(杂志不参加反应).
实验步骤如下:①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向A-C装置中加入相应的药品,其中B装置内加入过氧化拿样品的质量为9.0g;
③缓慢通入CO2,充分反应后,称得B装置中固体药品的质量为11.8g.
回答下列问题:
a.检验D装置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的操作是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如木条复燃,证明D中收集的是氧气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如木条复燃,证明D中收集的是氧气

b.A装置的主要作用是
吸收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
吸收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
.装置A中干燥及能否使用碱石灰?
不能
不能
(填“能”或“不能”),原因是
碱石灰中的成分既能吸收水蒸气,又能吸收二氧化碳
碱石灰中的成分既能吸收水蒸气,又能吸收二氧化碳

c.装置c的作用是
吸收过量的二氧化碳
吸收过量的二氧化碳

d.实验测得该过氧化钠样品中Na2O2的质量分数为
86.7%
86.7%
.(精确到0.1%)

【答案】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2CO2+2Na2O2═2Na2CO3+O2;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如木条复燃,证明D中收集的是氧气;吸收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不能;碱石灰中的成分既能吸收水蒸气,又能吸收二氧化碳;吸收过量的二氧化碳;86.7%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430引用:3难度:0.1
相似题
  • 1.食醋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调味品,其主要成分为醋酸,生活中常用食醋除去烧水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为Mg(OH)2和CaC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OOH+Mg(OH)2=(CH3COO)2Mg+2H2O,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发布:2024/12/25 17:0:2组卷:61引用:3难度:0.5
  • 2.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它可以和冷水直接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化学式:NaOH)和氢气,但是它与煤油不会发生反应.把一小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投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如图所示).可以看到钠块浮在水面上,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钠熔成小球,甚至会使钠和生成的氢气都发生燃烧.写出钠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产生的氢气和空气中的氧气点燃反应生成水的反应方程式
     

    发布:2025/1/15 8:0:2组卷:22引用:2难度:0.7
  • 3.化学给人以知识,化学史给人以智慧。
    (1)修建高铁过程中常用黑火药(含KNO3、S、C)进行工程爆破,黑火药爆炸时产生浓烟,推测该浓烟中含有K2S,从元素守恒角度说明理由
     

    (2)2023年4月,考古学家在兵马俑彩绘的研究中发现了绝美“中国紫”。其原料有石英(二氧化硅)、石绿【主要成分为Cu2(OH)2CO3】、硫酸银和一氧化铅等。标出Cu2(OH)2CO3中铜元素的化合价
     

    (3)《汉书•食货志》对酿酒有这样的记载“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从“粗米”到“得酒”发生了
     
    (填“缓慢”或“剧烈”)氧化。
    (4)我国古代常用“火折子”保存火种,《天工开物》中有关“火折子”的记载:“以白薯蔓浸水……,辅以硝五钱、硫磺二两、松香四钱……,装入竹筒,吹气复燃”。在燃烧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现象
     

    发布:2025/1/16 8:0:1组卷:28引用:2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