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是一种危害性大、破坏性强的自然灾害。广泛分布于山区和丘陵地带,给人们的 生产、生活及工程活动造成巨大的危害和破坏。地质灾害发生后的重建工作应避免( )
【考点】灾后重建;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答案】C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2/31 14:0:2组卷:56引用:3难度:0.6
相似题
-
1.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高寒缺氧,生态脆弱。2010年4月的强烈地震,严重破坏了玉树地区的生态系统。随后,当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恢复生态。灾后重建的十年间,玉树建立了林木良种繁育实验基地,培育出了适宜在玉树生长的青海云杉、藏柳等苗木,成活率90%以上,累计造林83.81万亩。2013年后,玉树境内的探矿权全部退出,所有规划内的水电开发项目全面叫停。2015年中央决定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后,玉树已有1.8万人走上生态公益性岗位,牧民从草原使用者变成草原管护者……
分析玉树地区灾后重建的各项举措对三江源地区生态修复的作用。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3引用:1难度:0.5 -
2.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灾后重建规划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如图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区人口超载类型的分布图。其中第Ⅰ类:资源环境承载力差且受灾极重的山区县;第Ⅱ类: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虽然受灾严重,但原有人口容量较大,尚能满足当前需要;第Ⅲ类:与灾害的关联度较弱,原有的环境承载力较弱,造成人口超载。读图,完成3~4题。
灾后该区域环境人口容量( )发布:2024/5/27 14:0:0组卷:0引用:0难度:0.6 -
3.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灾后重建规划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如图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区人口超载类型的分布图。其中第Ⅰ类:资源环境承载力差且受灾极重的山区县;第Ⅱ类: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虽然受灾严重,但原有人口容量较大,尚能满足当前需要;第Ⅲ类:与灾害的关联度较弱,原有的环境承载力较弱,造成人口超载。读图完成7~8题。
灾后该区域环境人口容量( )发布:2024/5/27 14:0:0组卷:3引用:0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