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广泛。某化学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系列探究。
探究一: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现象
【查阅资料1】酚酞溶液在不同酸碱性溶液中的变色情况:pH<8.2(无色);8.2<pH<10.0(红色);pH>10.0(无色)。
小华向滴有酚酞的B溶液中逐滴滴加A溶液,并不断搅拌,如图1所示。

(1)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则B溶液是 氢氧化钠氢氧化钠。
(2)取上述无色溶液置于蒸发皿内加热。蒸发一段时间发现溶液又变为红色,可能的原因是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增大,使溶液pH>8.2(合理即可)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增大,使溶液pH>8.2(合理即可)。
(3)通过上述实验,小华猜想,若向浓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溶液,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溶液先变为红色,后褪去溶液先变为红色,后褪去。
(4)举一例说明中和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用熟石灰中和酸性土壤用熟石灰中和酸性土壤。
探究二: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能量变化
小华向一定量氢氧化钠固体中加入20mL6%的盐酸(室温下),用传感器实时获得溶液的pH、温度曲线如图2。
(5)观察图像,根据 pHpH曲线可判断两者在25s时恰好完全反应。小华研究图像发现溶液温度升高,于是得出结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你认为该结论是否正确?不正确不正确;理由是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也放出热量,温度升高不一定是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热量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也放出热量,温度升高不一定是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热量。
探究三: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实质
【查阅资料2】相同状况下,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电导率越大。
小华同学用电导率传感器测得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浓盐酸的电导率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
(6)mn段曲线下降的原因是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反应过程中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不断减小,故电导率减小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反应过程中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不断减小,故电导率减小。
(7)如图4表示氢氧化钠溶液与浓盐酸反应过程中,溶液中微观粒子的变化情况,按时间先后排列的顺序为 ①③②④①③②④(填字母)。

【实验结论】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并放热;其实质是H+和OH-的反应。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答案】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增大,使溶液pH>8.2(合理即可);溶液先变为红色,后褪去;用熟石灰中和酸性土壤;pH;不正确;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也放出热量,温度升高不一定是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热量;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反应过程中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不断减小,故电导率减小;①③②④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09引用:5难度:0.6
相似题
-
1.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甲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乙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损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发布:2024/12/25 17:0:2组卷:70引用:3难度:0.6 -
2.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做酸碱中和实验,采用酚酞试液作指示剂,恰好完全中和时溶液的颜色为( )
发布:2024/12/25 17:0:2组卷:68引用:3难度:0.9 -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分别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下表中的不同试剂进行实验.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选项 所用试剂 现象和结论 A 硫酸铜溶液 出现蓝色沉淀,则氢氧化钠过量 B 氯化钡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则硫酸过量 C 铜丝 有气泡产生,则硫酸过量 D 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不变色,则恰好完全反应 发布:2024/12/25 17:30:2组卷:46引用: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