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野生桑蚕经过数千代的培育,形成了现在的家养桑蚕。二者某些特征的具体表现如下。
特征 |
![]() 家桑蚕 |
![]() 野桑蚕 |
染色体数 | 28对 | 28对 |
幼虫体色 | 刚孵化的幼虫为黑色,随着进食桑叶迅速成长,体色逐渐转成青白色 | 具有浓密的褐色花纹,很像斑驳树影中的树皮和树枝 |
进食情况 | 取食间隔时间短,进食量大,生长迅速,五龄幼虫体长可达6-8cm | 取食间隔时间较长,总体进食量小,生长慢,五龄幼虫体长为4-6.5 cm |
蚕蛾飞行能力 | 蚕蛾的翅退化,失去了飞行能力,产卵范围小 | 有较强的飞行能力,能在夜间飞行数公里,将卵分散产在很多棵桑树上 |
常染色体
常染色体
和1对性染色体。桑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不同,为ZW型性别决定,即ZW为雌性,ZZ为雄性。因此,其后代的性别主要取决于 卵细胞
卵细胞
(精子/卵细胞)中性染色体的类型,理论上后代雌雄比例应为 1:1
1:1
。(2)白色的家桑蚕容易被发现和管理,因而在长期培育过程中,体色浅的个体被人类
保留
保留
(淘汰/保留)。野桑蚕生活在树干上,体色与树干颜色相近,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 适应
适应
。(3)家桑蚕连续进食有利于快速生长,增加吐丝量。而在野生环境中,不停进食活动的个体,容易被天敌发现,从而使存活率
降低
降低
。故野桑蚕采用了与家桑蚕不同的进食策略。(4)飞行能力弱的家桑蚕蚕蛾更容易管理;飞行能力强的野桑蚕蚕蛾能
将卵分散产在很多棵桑树上
将卵分散产在很多棵桑树上
,以免“孩子们”相互争夺食物。(5)综上可知,由于家桑蚕与野桑蚕所处的
环境
环境
不同,因而被选择保留下来的特征不同,从而使它们向着不同的方向 进化
进化
,成为差异越来越大的类型。【答案】常染色体;卵细胞;1:1;保留;适应;降低;将卵分散产在很多棵桑树上;环境;进化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167引用:4难度:0.4
相似题
-
1.某班学生用乒乓球模拟生殖细胞来探究生男生女的几率问题,实验步骤如下:①甲桶中装入40个白球,乙桶中装入白球和黄球各20个,分别摇匀;②分别从甲、乙两桶中随机抓取一个球组合在一起记下两球的组合,将抓取的乒乓球放回原桶,摇匀;③重复②步骤30次,全班分7个小组,实验记录结果如下表:
组别
组合1 2 3 4 5 6 7 合计 白球和白球组合 16 13 15 14 15 17 14 104 白球和黄球组合 14 17 15 16 15 13 16 106
(2)分析实验数据,从而得出的结论是
(3)重复②步骤30次的原因是
(4)人的体细胞中含有
(5)生物界最重要的生殖方式是发布:2024/12/31 8:0:1组卷:22引用:1难度:0.4 -
2.如图是某人的染色体组成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发布:2025/1/12 8:0:1组卷:0引用:1难度:0.5 -
3.下列关于正常男性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发布:2025/1/1 11:0:5组卷:1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