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二分二至日地球光照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日太阳直射的纬线是23°26′N23°26′N。这一天的日期是6月22日6月22日前后,节气是夏至夏至。
(2)图中AB是晨晨(晨或昏)线。C地地方时是22时,D地昼长为88小时。
(3)这一天赤道的正午太阳高度是66°34′66°34′度。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出现最大值的地区范围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4)这一天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昼长夜短,这一天以后北半球的白昼将变短短。
(5)比较A、B、C三地线速度大小:A=B<CA=B<C。
【答案】23°26′N;6月22日;夏至;晨;2;8;66°34′;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昼长夜短;短;A=B<C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7引用:4难度:0.5
相似题
-
1.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33.5°N)的考古研究发现,古人将骨笛和叉形器组合起来,做成观测正午日影的原始“圭表”,如图所示,图中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的日影末端位置。
当贾湖先人观测到骨笛上正午日影末端位于( )发布:2024/12/31 19:0:1组卷:15引用:3难度:0.7 -
2.读“二分二至日”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地球公转至图中B位置时,对应的节气是:
(2)地球公转至C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3)地球公转从B到D过程中,公转速度变化情况是
(4)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地球上出现极昼现象的纬度范围为发布:2024/10/25 17:0:1组卷:2引用:1难度:0.7 -
3.北京市某中学高二年级学生进行了测量正午太阳高度的实践活动。如表为学生观测数据,如图为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日期 被测物体影长(厘米) 比值(被测物体长度/影长) 正午太阳高度 9月5日 40 1.5 56.3 9月17日 44.5 1.34 53.3 9月23日 50.1 1.19 50.0 9月29日 57.2 1.04 46.2 10月8日 61.4 0.98 44.2 10月18日 71.8 0.83 39.7 10月29日 80.3 0.74 36.6 11月11日 93.5 0.64 32.6
(2)说出图1中A位置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请你用∥在答题卡图中画出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
(3)9月23日这天,老师希望正午的时候车不被晒到,请你用∥在答题卡图中画出理想车位的范围(不考虑教学楼宽度影响),并说明理由。发布:2024/12/31 19:0:1组卷:10引用:3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