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题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注]①此诗作于李白晚年参加永王李璘的起兵失败之后。②雕胡:菰米,秋季结实,色白而滑,古人当作美食。③漂母: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指馈赠食物。韩信贫贱时,有一位在江边漂洗丝絮的老妈妈见他饥饿,便拿饭给他吃。他富贵后,送给漂母千金表示感谢。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D

A.首联即题而咏,交代夜宿荀媪家,“寂寥”二字既写出了诗人的孤寂落寞之感,也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写尽农家的酸辛悲苦。一“苦”一“寒”,由面到点,语义双关,很耐人寻味,折射出诗人的悲悯情怀。
C.颈联写荀媪对诗人的热情款待。白色盘子里的菰米饭在月光的映照下格外耀眼,展示出主人的心灵品行。
D.全诗即事抒情,风格朴素自然,于不事雕琢的平铺直叙中颇见神韵,体现了李白诗歌豪迈飘逸风格。
(2)尾联运用韩信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答案】D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2/31 20:30:2组卷:10引用:2难度:0.6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折杨柳
    张九龄
    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
    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
    迟景那能久,流芳不及新。
    更愁征戍客,容鬓老边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紧扣诗题,写女子用折杨柳来送别远行人,为全诗奠定了哀婉的基调。
    B.三、四句写一枝杨柳虽不贵重,但它代表了家乡的整个春天,所以应当珍重。
    C.七、八句写行人将远戍边疆,作客他乡,容颜渐老,其内心的愁苦更胜送别人。
    D.此诗首尾圆合,饱含情韵,由折杨柳生发的离情别绪,层层深入,情真意切。
    (2)诗歌是如何借眼前之景抒离情之苦的?请简要分析。

    发布:2025/1/1 3:30:1组卷:23引用:5难度:0.7
  • 2.阅读下列诗歌,完成各题。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宋代杰出诗人。公元1127年,金灭北宋。被贬陈留的陈与义,也成了逃亡的难民。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②三年多难: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
    (1)诗歌以“
     
    ”和“
     
    ”点明登临岳阳楼的时间,以“无限悲”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2)诗歌尾联说“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请联系全诗,说说造成作者“悲”的原因。

    发布:2025/1/1 4:30:2组卷:2引用:2难度:0.6
  •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阴雨
    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注】①元和十四年(8]9年),白居易由江州司马诏授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本诗印作于赴任途中。②北窗琴:晋陶渊明曾置无弦琴-张,又喜卧北窗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此时此地景象:清晨,山岚雾霭十分浓重;江山辽阔,此地却非常偏僻遥远。
    B.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突出峡中滩急声响、秋意扑面,雾气弥漫、多阴少晴的特点。
    C.诗歌前四句寓情于景,在描写沿途所见美丽而险峻的景色中蕴含了诗人的复杂心情。
    D.尾联运用典故,流露出诗人欲效法渊明。归隐田园而享受幽独而自由的生活的愿望。
    (2)颈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发布:2025/1/1 1:30:1组卷:16引用:9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