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为改善某湖泊因水体污染导致的“富营养化”现象,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和生态修复工程。
(1)据调查,污染前该湖泊中的植物包括各种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群落中植物的这种垂直分层的生态学意义是
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在受到轻微污染时,湖泊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抵抗力稳定性,即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2)研究者用菹草、苦草两种沉水植物在该湖泊不同“实验区”进行种植实验,并测定了各区域水体中的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含量等指标,实验结果如图1、图2所示。请根据实验结果回答相关问题。

①图1结果说明:
种植菹草、苦草均能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总氮和总磷(TN和TP)
种植菹草、苦草均能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总氮和总磷(TN和TP)

②水体中的叶绿素a含量可代表浮游藻类(单细胞藻类和蓝细菌)的密度。由图2可推测两种植物可对“水华”的爆发起到
抑制
抑制
(填:“促进”或“抑制”)作用,请结合图2以及植物代谢和“水华”相关知识说出推测该作用的理由(写出两点即可):
两种植物吸收了水体中部分N、P;两种植物光合作用为初级消费者提供氧气,使其正常生活繁殖,吃掉更多的浮游藻类
两种植物吸收了水体中部分N、P;两种植物光合作用为初级消费者提供氧气,使其正常生活繁殖,吃掉更多的浮游藻类

(3)河蚬通过滤食水中微小生物和有机碎屑为食,为研究河蚬对富营养水体的改善效果和机理,研究人员设计了不同河蚬密度的野外实验进行相关研究,实验期间测量不同处理组水体叶绿素a浓度与底栖藻的叶绿素a浓度变化情况,结果如图3、图4所示。

注:水体叶绿素a浓度反映浮游藻类密度,底栖藻的叶绿素a浓度反映底栖藻类密度。
实验中对照组的操作是
无河蚬
无河蚬
,出现图3、图4所示实验结果的原因是
河蚬可以滤食浮游藻类,降低了浮游藻类浓度;同时改善了水体光照条件,进而促进了底栖藻类的生长和繁殖,降低了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河蚬可以滤食浮游藻类,降低了浮游藻类浓度;同时改善了水体光照条件,进而促进了底栖藻类的生长和繁殖,降低了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4)在前两项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尝试利用河蚬改善水体光照条件,促进沉水植被扩张或恢复。研究表明:苦草的相对生长率随河蚬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请参照(3)实验,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实验所用容器为聚乙烯桶,注入湖水70L)
取四只注水水桶分别编号为1、2、3、4;在四个聚乙烯桶内种植等量的苦草幼苗,1号桶不放入河蚬,然后2、3、4号水桶依次分别放入低、中、高密度的河蚬;定期(一段时间后),记录苦草的生长状况并计算苦草的相对生长率
取四只注水水桶分别编号为1、2、3、4;在四个聚乙烯桶内种植等量的苦草幼苗,1号桶不放入河蚬,然后2、3、4号水桶依次分别放入低、中、高密度的河蚬;定期(一段时间后),记录苦草的生长状况并计算苦草的相对生长率

【答案】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种植菹草、苦草均能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总氮和总磷(TN和TP);抑制;两种植物吸收了水体中部分N、P;两种植物光合作用为初级消费者提供氧气,使其正常生活繁殖,吃掉更多的浮游藻类;无河蚬;河蚬可以滤食浮游藻类,降低了浮游藻类浓度;同时改善了水体光照条件,进而促进了底栖藻类的生长和繁殖,降低了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取四只注水水桶分别编号为1、2、3、4;在四个聚乙烯桶内种植等量的苦草幼苗,1号桶不放入河蚬,然后2、3、4号水桶依次分别放入低、中、高密度的河蚬;定期(一段时间后),记录苦草的生长状况并计算苦草的相对生长率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24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稻鸭共作是一种综合农业技术。鸭子可为水稻除草、控虫、松土、供肥和提供刺激源,稻田为鸭提供充足的水、适量的食物以及劳作、栖息场所,最终获得无公害、安全、优质的大米和鸭肉。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31 2:30:2组卷:24引用:3难度:0.7
  • 2.在水库的上游,将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成大面积芦苇湿地,通过生物降解、吸收,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生活污水造成的污染问题,使水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31 2:30:2组卷:45引用:10难度:0.7
  • 3.如图是某地农民以沼气为纽带建立的农业生态系统。沼气是有机物质在厌氧环境中,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产生的一种可燃性气体,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有机物变成沼气的过程主要分为两道工序:首先是分解细菌将粪便、秸秆中的复杂有机物分解成简单有机物和CO2,再在甲烷菌的作用下将CO2还原成甲烷,甲烷菌也从中获得能量而生长。回答下列问题:
    (1)该系统有效促进了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
     
    的畅通,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通过实践证明,这种生态系统较为理想,不仅有很好的生态效益,而且也为农民增加了经济效益,体现生态经济的原则是
     

    (2)沼气池中参与发酵的甲烷菌是一种细菌,其可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是
     
    ,其性状遗传是否遵循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
     
    。为什么?
     

    (3)沼气池中参与发酵的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
     
    ,该农业生态系统中应如何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发布:2025/1/7 8:0:2组卷:0引用: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