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做好参加法治竞赛的准备,初二某班学生搜集了以下资料。
15岁的张某自从辍学以后,就跟一群社会上认识的兄弟一起去网吧打游戏。他缺钱了,就从家里偷一点,偷不到了,就和“兄弟们”把“黑手”伸向比自己年纪小的同学。被抢的十多个同学因惧怕被打而选择沉默,并且对上学有了很强的惧怕心理。
在接到学校报案后,办案民警经过排查,在一个网吧内将张某和他的同伙抓获。在接受采访时,张某说:“我就是讹点钱,怎么会犯罪?”
根据《刑法》规定,年满14周岁以上孩子,以威胁的方式索要钱财属于抢劫,要受到刑罚的处罚。
(1)张某从辍学到涉嫌犯罪的过程给我们什么启示?
(2)面对非法侵害,被抢同学的反应让人担忧。请运用所学知识给他们提几点合理的建议。
【答案】(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2)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权,不能忍气吞声,也不能非法报复。
(2)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权,不能忍气吞声,也不能非法报复。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12引用:3难度:0.2
相似题
-
1.关于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关系,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
①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②都是违反刑法、要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③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犯罪必定是违法行为
④犯罪不一定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必定是犯罪发布:2024/12/18 0:30:1组卷:118引用:8难度:0.8 -
2.依据图示,你认为小李对违法与犯罪关系的理解是( )
发布:2024/12/27 19:30:1组卷:46引用:2难度:0.6 -
3.某犯罪分子回忆自己走上犯罪的经历时说:从上幼儿园偷铅笔、橡皮开始得到家长默认后,长大偷手表、自行车,胆子越来越大,直到抢银行被抓。他的经历告诉我们( )
发布:2024/12/28 1:30:1组卷:8引用:2难度: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