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以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说明: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1)此方案设计不严谨,还应增设对照组,对照组的玻璃钟罩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应换成 等量清水等量清水,其他保持不变。
(2)“暗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 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利用了绿色植物进行的 呼吸呼吸作用。
(3)实验过程中,步骤③的装置中,小烧杯内盛放的液体是 酒精酒精,将叶片置于其中的目的是溶解 叶绿素叶绿素,直到叶片变成 黄白色黄白色。
(4)实验过程中,步骤④中叶片的颜色不变蓝的原因是 缺少二氧化碳,绿色植物不能制造有机物缺少二氧化碳,绿色植物不能制造有机物。
(5)光合作用所需原料还有 水水,驱动其运输的动力来源于植物的 蒸腾作用蒸腾作用。
【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
【答案】等量清水;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呼吸;酒精;叶绿素;黄白色;缺少二氧化碳,绿色植物不能制造有机物;水;蒸腾作用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7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时,小明同学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发布:2025/1/6 8:0:1组卷:127引用:6难度:0.5 -
2.兴趣小组同学做了如下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前,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暗处理目的是为了使叶片内的
(2)天竺葵经过暗处理后,将其中一片叶的双用黑纸片夹住(如图1),放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后,摘下该叶片,放在酒精里隔水加热.酒精的作用是
(3)同学们把经过暗处理的银边长春藤放在阳光下照射4个小时,剪下一片叶,脱去叶绿素,滴上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如图2,说明
(4)同学们把金鱼藻在光下产生的气体,用试管收集起来(如图3).这种气体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重新燃烧起来,由此可见,金鱼藻在光下产生气体是
(5)在暗室里,兴趣小组同学将金鱼藻放在如图的装置中,将该装置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记录试管中产生气泡的数目(见下表).分析数据,植物和光源的距离与产生的气泡数目之间的关系是试管与灯的距离(厘米) 5 10 15 20 25 30 35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61 55 42 32 25 21 19
(7)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发布:2025/1/6 8:0:1组卷:8引用:1难度:0.3 -
3.早在1881年,德国科学家恩格尔曼为了确定光合作用的发生场所,将载有水绵和需氧细菌(生存必需氧气的细菌)的临时装片首先置于没有空气的小室内,随后他发现当临时装片整个暴露于光下时,需氧细菌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的部位,如图1所示;当在黑暗环境中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时,需氧细菌只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发布:2025/1/8 8:0:1组卷:18引用:3难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