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自己的空间 教育家陶行知多次告诫青少年:不要把自己关在笼子里,要学会“解放自己的空间”,努力到自然、到社会中去扩大眼界,取得丰富的学问。“解放自己的空间”,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利用课余时间,博览群书。在掌握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多读一些课外书,会使课内的知识学得更好,更活。鲁迅曾经多次号召广大青年:可以多看看本分以外的书,比如学理科的,可以看看文学书;学文科的可以看看科学方面的书。他说:“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青少年时期,精力旺盛,多读书储存下丰富的知识,则可终身受益不尽。
参加课外活动小组,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课外积极参加兴趣小组活动,不断培养自己的特长爱好,以后可以把自己的爱好,特长发展成自己的职业和事业。科学家达尔文从小有收集标本的爱好,这一爱好后来发展为专长,使他成了举世闻名的生物学家。
走出校门,开阔视野,开辟学习的新天地。同学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去读社会这本无字巨著。参观工厂、农村,观看画展、科技展览,可以获取书本上得不到的知识;调查访问,接触和参与社会实践,可以丰富阅历,增长才干;游览自然景观、名胜古迹,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解放自己的空间”,可以使我们变得更聪明,更有实力。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举世闻名”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语写一句话。
举世闻名: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文中指达尔文是全世界都知道的生物学家。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吸引了无数游客。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文中指达尔文是全世界都知道的生物学家。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吸引了无数游客。
(2)读短文中鲁迅说的话,填空。
“采过许多花”是指 读很多书读很多书,“酿出蜜”就是 自己知道了很多知识自己知道了很多知识,“叮在一处”就是 只读课内的书或文章只读课内的书或文章。
(3)短文第三自然段用怎样的事例说明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好处?
(4)“同学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去读社会这本无字巨著。”这句中的“无字巨著”在文中具体指什么?请用“____”画出来。
(5)“解放自己的空间”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6)本文中有的语句包含了精辟的道理,能给人以很大的启示。请你从中摘录一句,并结合事例谈谈你的感受。
【答案】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文中指达尔文是全世界都知道的生物学家。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吸引了无数游客。;读很多书;自己知道了很多知识;只读课内的书或文章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0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短文,完成习题。
狼未必是“害兽”ㅤㅤ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狼似乎总和贪婪、凶恶、残暴联系在一起。但美国一些动物学家的最新研究证实:狼并非“一无是处”,在一定的条件下(如某个时期、某个地区等),不但有可能不是“害兽”,甚至还有可能有益于人类呢!
例如,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在澳大利亚草原上,既无天敌,繁殖力又特别强的野兔泛滥成灾,把牧草啃了个精光。饥肠辘辘的牛、羊等家畜只得“望兔兴叹”。后来在动物学家的建议下,澳大利亚从异国“请”来了一批恶狼。很快,奄奄一息的大草原因野兔锐减而又恢复了勃勃生机。
前不久,南美一片森林出现了罕见的“鹿灾”——由于该地自然条件特别优越,鹿的繁殖速度惊人地快,最后数以百计的大鹿小鹿因缺少食物而开始啃食树木了。没过几年,森林一片肃杀——原来,被啃掉树皮、扫光嫩叶的树木经不住成群结(jiē jié)队的鹿的“蚕食”而纷纷枯萎。后来动物学家在“引进”了鹿的“杀手”——恶狼后,森林又奇迹般地恢复了生态平衡。
美国阿拉斯加州荒原上的因纽特人则利用经过特别驯养的“驯狼”来代替猎犬拉雪橇。其实,狼的耐久力和耐寒力都优于猎犬,力量较大,速度较快,于是,“狼橇”已开始在当地风行。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打上“√”或“×”。
①这篇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狼在自然界中生存,有益于人类的发展。
②“奄奄一息的大草原因野兔锐减而又恢复了勃勃生机”中“野兔锐减”的原因是草原上有了恶狼,狼要捕食野兔。
③文中“望兔兴叹”的具体意思是兔子太多,把草原上的牧草啃得精光,牛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兔子把草吃光,这句话写出了兔子对草原的危害。
④这篇短文的中心是说明狼未必是“害兽”,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有益于人类。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狼对人类的作用。
①
②
(3)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收获?
A.要全面地看问题。
B.要遵循自然规律。
C.不要对狼有偏见,狼是一种完美的动物。
D.狼消灭了野兔和鹿,就可以维持生态平衡。发布:2025/3/12 14:0:1组卷:69引用:1难度:0.2 -
2.课外阅读。
幽默感 在许多国家,有幽默感的人会受到更高的赞赏。幽默是智慧的火花,是瞬间的灵思。幽默的语言有时可能化解尴尬的场面,也可能于谈笑间有警世的作用,更可能作为不露声色的自卫和反击。
①譬如在某国家的议会里,曾发生过议员之间争斗的事,有人提议入场者应该把拐杖挂在门口。议长觉得左右为难,若是表决,无论结果如何,总是不愉快的。于是他急中生智,笑着说:“如果为了防止不正当的动作,就须把拐杖挂在会场门口,那嘴也该挂在门口,手脚也该摆在保管处。”引得全场大笑,提议者也在一笑之间摆脱了尴尬的处境。
但是必须强调,幽默并不是讽刺,它或许带有温和的嘲讽,却不刺伤人;它可能是以别人和自己为幽默对象,在这当中,便显示了幽默与被幽默的胸襟与自信。
②有一个秃头者,在别人对他的头发幽默时,当场变了脸,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对方幽默不得体,刺伤了他,更可能是因为他原来对秃头有极大的自卑。相反地,③另一位秃头的报纸主编,当别人笑称他聪明透顶时,他居然笑着回答:“你小观我也,我早就聪明‘绝顶’了!”你想,若不是他有相当的自信,又怎么可能接别人的话,幽自己一默呢?
所以,越是胸襟宽广,充满智慧的人们,可能就越富有幽默感。
(1)为什么说“有幽默感的人会受到人们极高的赞赏”?
(2)短文举了两个例子,说明幽默感能化解尴尬,幽默者充满了自信,这两个例子是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3)“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这是晏子面对楚王的讽刺给予的回答。他的幽默起到了
A.化解尴尬
B.警世
C.不露声色的自卫和反击
(4)仿照下面的例子,写出你对幽默的独特感悟。
幽默是智慧的火花,是瞬间的灵思。
幽默是发布:2025/3/12 6:30:2组卷:35引用:2难度:0.3 -
3.谈学问 学问学问,要有所学,必先有所问。要有所问,必先有疑。疑是发现问题,问是提出问题,疑问解决了,就获得了学问。
古今许多大学问家,都是学中有疑、善于发问的人。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位学者,名叫戴震。他幼年读书时,就曾接二连三地向老师提出疑问,由于他读书总是打破砂锅问到底,勤于思考,敢于提问,在学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最后成了一位著名的思想家。
在人们求知的道路上,怀疑犹如一粒学问的种子,没有它就绝不会开出知识的花,结出智慧的果。没有对“物种不变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达尔文“进化论”的创立;
但是应当指出的是,任何有效的怀疑,都必须以大量的实际材料为基础。比如达尔文对“物种不变论”所进行的挑战,绝不是一时的发现,而是他作了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收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潜心观察的结果。没有大量的资料,达尔文绝不会提出有价值的怀疑。
疑之所以可贵,就贵在敢于思索,敢于设想,敢于创新,敢于发现真理。地质学家李四光对他的学生说过:“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这是千真万确的。让我们举着问号这把钥匙,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吧!
(1)短文列举了
(2)结合对短文的理解,说一说“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的含义。
(3)根据上下文,填入第3自然段的横线上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地心说”被哥白尼怀疑,因而创立了“日心说”
B.由于哥白尼对“地心说”怀疑,因而创立了“日心说”
C.没有对“地心说”的怀疑,哪会有哥白尼“日心说”的产生
D.没有对“地心说”的怀疑,就不会有哥白尼“日心说”的产生
(4)第2自然段开头用“学问家”要比用“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好,为什么?发布:2025/3/13 0:30:1组卷:31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