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校项目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a.鸡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他成分对实验影响忽略不计。鸡蛋壳、牙齿分别与含氟牙膏反应的化学原理相似。
b.电导率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离子浓度越大。
实验一:做无壳鸡蛋
【实验步骤和现象】如图所示,将一个新鲜的鸡蛋放入水中,鸡蛋沉入水底。加入过量浓盐酸后,鸡蛋壳表面出现气泡,一会儿鸡蛋慢慢上浮、露出液面后又下沉,然后再上浮、再下沉,反复多次,最后变成无壳鸡蛋。

【解释与交流】
(1)检验上述鸡蛋壳表面产生气泡成分的原理为 CaCO3+2HCl=CaCl2+H2O+CO2↑CaCO3+2HCl=CaCl2+H2O+CO2↑(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鸡蛋露出液面后又下沉的原因是 部分气体脱离鸡蛋壳,浮力减小部分气体脱离鸡蛋壳,浮力减小。
实验二:鸡蛋壳溶解
(3)在20℃时,向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加入蛋壳粉、搅拌,测得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图1中,a~b段电导率变化的原因是 蛋壳中部分碳酸钙逐渐溶解,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蛋壳中部分碳酸钙逐渐溶解,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b~c段电导率几乎不变化的原因是 碳酸钙溶解达到基本饱和,离子浓度基本不变碳酸钙溶解达到基本饱和,离子浓度基本不变。
实验三:鸡蛋壳代替牙齿探究含氟牙膏能否预防龋齿
由资料可知,含氟牙膏(含氟成分为NaF)与鸡蛋壳反应,在其表面生成碳酸钠和氟化钙保护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NaF=CaF2+Na2CO3。
(4)先检查图2装置的气密性,其方法是 打开开关,拉动(或推动)注射器活塞,松开后,活塞回到原位,说明气密性良好打开开关,拉动(或推动)注射器活塞,松开后,活塞回到原位,说明气密性良好。再称取“用牙膏处理过的鸡蛋壳(用牙膏液浸泡、洗涤、晾干)”于锥形瓶中,用注射器抽取的稀盐酸模拟形成龋齿的酸性环境,连接好装置,打开开关,将稀盐酸快速压入锥形瓶,关闭开关,测得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3所示。用“未用牙膏处理的鸡蛋壳”重复上述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 作对照实验作对照实验。

【反思评价】
(5)图3中x~y段压强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瓶内压强变大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瓶内压强变大。
(6)根据实验三的数据分析,含氟牙膏能预防龋齿,理由是 单位时间内用含氟牙膏处理过的蛋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更少,压强更小、消耗掉的鸡蛋壳更少单位时间内用含氟牙膏处理过的蛋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更少,压强更小、消耗掉的鸡蛋壳更少。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盐的化学性质.
【答案】CaCO3+2HCl=CaCl2+H2O+CO2↑;部分气体脱离鸡蛋壳,浮力减小;蛋壳中部分碳酸钙逐渐溶解,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碳酸钙溶解达到基本饱和,离子浓度基本不变;打开开关,拉动(或推动)注射器活塞,松开后,活塞回到原位,说明气密性良好;作对照实验;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瓶内压强变大;单位时间内用含氟牙膏处理过的蛋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更少,压强更小、消耗掉的鸡蛋壳更少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65引用:2难度:0.5
相似题
-
1.碳酸氢钠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盐,化学小组对其进行了探究。
(1)NaHCO3可称为钠盐或碳酸氢盐,它是由Na+和
【提出问题】实验室中如何制取少量NaHCO3?
【查阅资料】
材料一:侯氏制碱的原理:NaCl+NH3+CO2+H2O═NaHCO3↓+NH4Cl;2NaHCO3Na2CO3+CO2↑+H2O。△
材料二:研究发现,NaHCO3溶于水时吸收热量,Na2CO3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实验制备】根据侯氏制碱原理设计如图1所示装置制取NaHCO3。
反应结束后,将试管中的混合物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得白色固体。
(2)烧杯中冰水的作用是
(3)能进一步确认该白色固体是NaHCO3的实验方案是
(4)如图2中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在60℃后无数据的原因可能是
【性质探究】
常温下,取一定量的NaHCO3溶液于烧杯中,插入pH传感器,向烧杯中持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当溶液的pH变为6.68时开始有无色气体产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如图3所示。
【查阅资料】
材料三NaHCO3溶于水后,少量的能同时发生如下变化:HCO-3
变化①:+H2O→H2CO3+OH-;HCO-3
变化②:→HCO-3+H+。CO2-3
材料四: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中H+和OH-数目的相对大小有关。常温下,当单位体积溶液中OH-的数目大于H+的数目时溶液的pH>7,反之pH<7;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的H+数目越大,溶液的pH越小。
【交流反思】
(5)NaHCO3溶液显
(6)根据本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H<6.68时生成的无色气体为CO2
b.从0~30s,单位体积溶液中H+数目不断增大
c.不能用CaCl2溶液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发布:2024/12/25 15:30:1组卷:591引用:4难度:0.5 -
2.图是一瓶浓硫酸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某探究小组的同学对这瓶硫酸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
[查阅资料]浓硫酸有强腐蚀性,溶于水会放热;硫酸钡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探究一]浓硫酸稀释时会放热.
(1)稀释浓硫酸时,所需仪器主要有
[探究二]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图10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先用pH试纸测定稀硫酸的pH,再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振荡,同时测混合液的pH pH逐渐变大,
最后pH≥7稀硫酸与氢氧化钠
溶液能发生反应
(3)实验中仅从溶液pH变大,而不强调pH≥7,不能得出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发生反应的结论,理由是
[探究三]由于该试剂瓶瓶口密封签已破损,同学们怀疑该浓硫酸的质量分数与标签不相符.
[提出问题]该浓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否发生变化?
[实验探究](4)取该浓硫酸和足量BaCl2溶液反应,过滤、洗涤、干燥沉淀.实验中如何确定硫酸已完全反应
(5)为达到实验目的,实验中必须要测知的数据是
[探究结论](6)由实验测得的数据计算出的硫酸的质量分数与标签不符.该硫酸的质量分数应发布:2025/1/6 8:0:1组卷:38引用:1难度:0.5 -
3.关于盐的性质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兴趣小组以“探究碳酸氢钠的性质”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碳酸氢钠
(1)下列关于碳酸氢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钠是由Na+和构成HCO-3
B.碳酸氢钠俗称纯碱
C.碳酸氢钠医疗上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D.碳酸氢钠难溶于水
【任务二】探究碳酸氢钠的性质
(2)探究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兴趣小组取适量碳酸氢钠粉末于甲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如图1所示,观察到甲试管中有气泡产生,乙中
(3)探究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用酒精灯充分加热玻璃管,如图2所示。
资料:无水硫酸铜呈白色,遇水后呈蓝色
①发现玻璃管内无水硫酸铜变蓝,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且有
②实验后兴趣小组同学猜想玻璃管A处固体产物仅是Na2CO3而不含有NaOH,请设计实验证明(写出具体步骤和现象):
(4)常温下,兴趣小组同学取一定量的NaHCO3溶液于烧杯中,插入pH传感器,向烧杯中持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当溶液的pH变为6.68时开始有无色气体产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如图3所示。
【查阅资料】
材料一:NaHCO3溶于水后,少量的能同时发生如下变化:HCO-3
变化①:+H2O→H2CO3+OH-HCO-3
变化②:→HCO-3+H+CO2-3
材料二: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中H+和OH-数目的相对大小有关。常温下,当单位体积溶液中OH-的数目大于H+的数目时溶液的pH>7,反之pH<7;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的H+数目越大,溶液的pH越小。
①根据上述实验可知NaHCO3溶液显碱性,结合材料一、二从微观角度说明原因:
②根据本实验,可知从0~30s,单位体积溶液中H+数目不断发布:2024/12/25 17:0:2组卷:94引用:2难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