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班级同学搜集的两则材料,请你一起审阅材料并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①二十四节气是先秦时期开始订立、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它的制定和中国古人探索宇宙的观星文化密不可分,它原是依据北斗七星斗柄旋转指向制定。北斗七星A一圈又一圈,不断循环旋转,斗转星移时北半球相应地区的自然节律在渐变。B因此成为上古人们判断时节变化。
②准确把握农时是二十四节气在中国产生的首要驱动力。农作物的生根、发芽、生长、开花、结籽和成熟具有极强的季节节律。例如立春并不代表着播种,它只是提示人们为春播准备耕种的物资,农具,肥料,种子等。“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才是真正的播种时节,人们驾着耕牛深翻着土地,被风化了一个冬季的土地,在地温的作用下,变得(xī) 松柔软,人们再把一些适宜种子埋进那温暖而软软的泥土中,等待着种子的发芽。
③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一边种地,一边观察天象,并根据天象记录作物生长的规律,一年四季轮换播种,作物不断生长,粮菜不断收获,满足了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
(节选自“古建家园”网《细说二十四节气与农耕文明的关系》一文,有删改)材料二
①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shuāi) ,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二十四节气就是解答这一现象级谜题的重要密码。正是二十四节气的出现和完善,让农耕文明时期的中国养育起数量庞大的人口,生生不息、茁壮繁衍数千年。
②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中,二十四节气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比如立春,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意味着不可遏阻的新生力量,蕴含着未来可期的希望。风光行处好,云物望中新。经过冰雪洗礼的大地逐渐回暖,与寒冬战斗过的万物开始复苏,草叶(méng) 发绿意浓,争奇斗艳百花绽。
③只有让二十四节气扎根人心,回归生产生活,才是真正的保护与传承。一直以来,二十四节气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各地的人们对二十四节气进行了因地制宜、因俗制宜的创造性利用,形成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既有国家祭典,又有生产仪式和习俗活动,还有谚语、歌谣、传说、诗词、工艺品、书画等文艺作品。
④2022年2月4日,中国农历立春之日。晚上8点,举世瞩目的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在鸟巢上演。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开幕式倒计时选择了二十四节气,以呼应第二十四届冬奥会。从24开始倒数,节气流转则从“雨水”开始,到“立春”落定。“从第一秒钟起,就有中国文化的定义”。
(节选自《二十四节气,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密码》一文,有删改)(1)材料一、二中遗漏了三个字,请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
(2)有同学认为材料一画线A处语言可以更加简洁,请替换成一个四字成语。
(3)还有同学认为画线B处存在语病,请进行修改。
【答案】(1)稀 衰 萌
(2)周而复始
(3)在句末加上“的依据”。
(2)周而复始
(3)在句末加上“的依据”。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7/20 8:0:8组卷:13引用:1难度:0.9
相似题
-
1.看拼音,写词语。
wǎng luò chuí dǎ kāi záo fén shāo fěn gǔ suì shēn 发布:2025/3/12 16:0:1组卷:4引用:3难度:0.8 -
2.看拼音写词语。
hàn gōng wáng hóu pǔ sù wén zhāng kū qì qī xī qīng yíng wū yā mò mò hán qíng 发布:2025/3/13 0:30:1组卷:36引用:1难度:0.8 -
3.看拼音写词语
míng mèi bàn dǎo dān ge zhàn fàng jīng huáng chóu chàng yī wēi xiāo shì yuán liàng niàn dao 发布:2025/3/12 16:0:1组卷:4引用:1难度: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