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各题。
①“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生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②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方法有赖于创造性思维。那么,创造性思维又有哪些必须的要素呢?
③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以后,也可能出现在六个月以后,六年以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④对此我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⑤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造机组合起来开发出一种新产品。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工。而硬币打造机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面积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造机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⑥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发生什么反映。”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1)作者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为什么呢?
(2)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要要素?请分条概括。
(3)试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⑤、⑥两段的内容。并分析其作用
(4)如果把第②段划线句子改成“创造性思维有如下必须要素”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0/6 17:0:2组卷:24引用:2难度:0.7
相似题
-
1.阅读《阅读的三重境界》,完成问题。
阅读的三重境界 ①人生天地间,总要与外界发生联系。而阅读,则是其最主要的通道。
②阅读分为若干种,绝大多数人的阅读属于第一重境界——消遣性阅读。这种阅读的目的就是打发时间,说得高雅点,是让时间不至于白白流逝。浏览网页,翻翻报纸,看看电视,了解一些热点新闻,搜集几件明星八卦,打探哪里出了奇人异事,瞅瞅又有几个老虎被调查……边看边乐,然后与志同道合者大摆龙门,是很惬意很得意的事。
③市井闲人们的阅读大抵如此,很多上班族的阅读有相当的比重也可归入此类,我们青年学子,有时也愿意做这些消遣性的阅读。为的是放松放松,调剂一下有些枯燥的学习生活。我觉得,“消遣”是个中性词,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归入褒义,毕竟有所消遣便是有所寄托,这总比无所事事、无事生非要好得多得多。但在消遣阅读与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出现了很多遮蔽我们双眼的“垃圾”。如果把时间花在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上,那简直是对生命的极大浪费。
④阅读的第二重境界,我称之为充电式阅读。这种阅读有明显的现实“功利性”,颇有现学现卖、临时抱佛脚的意味。以我为例,该交综合性研究作业了,我才上网搜索相关的材料,包括成本的书、杂志,相关论文,然后挑灯夜战,快速扫描,从中筛选自己用得着的矿石,冶炼、提纯,最终形成自己的产品。这样的阅读,效率高,印象深,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我的大脑里面的东西感觉越来越多,越来越有品位。虽说是出于功利的目的,其效果却是长久的,这样的阅读,其实就是我们成长的台阶。
⑤我们青年学子们,其阅读大都含有某种“功利性”。这不是坏事。关键是要将这些信息合理转化,切忌生搬硬套,机械照搬。否则的话,这种阅读就成了鸦片,副作用可不是一般的大。
⑥阅读的最高境界,是精神性阅读,或者叫心灵性阅读。笛卡尔说:“读杰出的书籍,有如和过去最杰出的人物促膝长谈。”这样的阅读完全是个人的兴趣所在,阅读的过程,已是修养身心、陶冶情操的过程。据说,这样的人,看经典的影视作品,会忘掉了世界的存在,能与剧中人的命运相喜悲;看喜欢的文学名著,常常会如五柳先生“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⑦因为阅读,狭窄的心灵会逐渐变大,变得丰富多彩,以致变成一个心灵宇宙。对于我们青年学子来说,认真地读一本书,就会情不自禁地进入到一种环境之中;情感随着书中情节的变化而起伏,思想沿着作者的思路向前发展。但我要说,在大量阅读的同时,还要伴随着不断地思考,静观默想,分析对比,理清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否则会沦为“历史书橱”,“文化奴仆”。
⑧鲁迅说过,要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卢梭则强调,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道出了读什么书和怎样读的问题,明乎此,力行之,便会臻于大境界。
(1)作者认为读书应具有哪三重境界?
(2)第③段加点的“垃圾”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3)在作者看来,我们青年学子读书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发布:2024/10/2 5:0:2组卷:3引用:1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趣的人不苟且孟祥夫 ①有趣,和枯燥乏味相对,是一个人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是平淡生活里的“调味剂”。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②那么,何为有趣?古今中外,尚无定论,只能见仁见智。在文人墨客笔下,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大凡让人心生快意、心旷神怡的,都莫不有趣。
③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即便身处逆境,他们也能过得兴致盎然。苏轼被贬官黄州时,他把“价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猪肉,做成了色、香、味俱全的“东坡肉”,并撰文《猪肉颂》,讲述烧制心得。另外还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饼”,都轰动一时,流传甚广。生活拮据,苏轼辟地耕种,以此为乐,写出《东坡八首》《雨后行菜圃》等诗,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
④_______。因为万般好奇,凡事都想探个究竟、弄个明白,自然就能找到常人一般难以发现的趣和乐。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写自己童稚时观虫斗、鞭虾蟆的乐事,文字盎然有趣,若非有趣之人,肯定写不出来。
⑤有趣的人,深藏大智慧。鲁迅先生不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他本人也幽默、有趣得很。一次,友人给鲁迅捎来一些柿霜糖,“吃起来又凉又细腻”,有药用效果。他本想留着以后吃,谁料,“夜间,我忽而又以为嘴角上生疮的时候究竟不很多,还不如现在趁新鲜吃一点。不料一吃,又吃了一大半。”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⑥有趣的人,不仅自己收获快乐,也是别人的“开心果”。而人一旦无趣,就不免面目可憎,让人避之不及。现在,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平日以“斗图”为乐,从各类小游戏、小程序中寻求快意,而一旦合上电脑、锁住手机,往往双眼发胀,大脑茫然,趣味尽失。这样的趣,终非真趣。
⑦梁启超说:“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来何用?”所以,不如行动起来,从明天起,做一个有趣的人。
《人民日报》(2018 年01月30日18版,有修改)(1)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有趣,和枯燥乏味相对,是一个人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是平淡生活里的“调味剂”。
(2)由于编辑失误,第四段第一句话不小心被删除了,请你试着恢复这一句话。
(3)下面这段文字可以作为本文论据,你建议放在第几段?并阐述你的理由。
有一次,苏格拉底在街上行走,有人用棍子打他的背,但很快的,他又若无其事的站起来。目睹整个经过的旁人问他:“你挨打,为什么不还手?”苏格拉底微笑地回答:“当一只发野性的驴踢你时,你会还它一脚吗?”
放在第
(4)读了本文后,你们班内同学对“吴敬梓是不是一个有趣的人”各执己见,你觉得呢?请结合这篇文章以及你对吴敬梓的了解,谈谈你自己的看法。发布:2024/10/9 13:0:2组卷:7引用:3难度:0.5 -
3.阅读回答问题。
给孩子找到他们的凡尔纳 ①当当网的编辑让我给孩子们开一个书单,因为许多家长关心一个问题:哪些书对于孩子来说才合适?
②如果我把自己当年读过的书开列一个清单出来,对于今天的小孩子可能没有多大意义。但是从我个人的亲身经历上来看,阅读广泛总是好的。如果一个小孩子愿意阅读,那么读什么书没有那么重要,不妨读得多一些,杂一些。父母在书架上摆放的书籍,对于小孩子而言并不是一架子知识,而是一扇可以窥见世界的窗子。既然如此,那么这扇窗子不妨大一些,不要担心上面有污垢。
③我在小学高年级的时候,就翻阅过我父亲买的古文版《封神演义》,一下于就看到了纣王在妲已的要求下,把嫔妃们扔在蛇坑里的情节。当时我不但读懂了关于人性中暴虐一面的描写,也读懂了有人会因为暴虐而产生的欢愉——小孩子没有成人想象中那么天真纯良,他们的脑子每天24小时在不断复印保存这个世界,所以他们对生活和文字的直感很好,能够洞穿文字抵达很深的地方。
④阅读量大、读书杂也有一种现实利益,那就是面对语文课本的时候,会觉得语文课本浅了。语文课本提供的篇目和文体非常有限,而且针对孩童“好心地”做了删改。当一个孩子的阅读量比语文教材更大,窥见的生活真实更为深入,学起来应该会更容易一些。课本上的“离离原上草”,抄到“春风吹又生”而止。而一个知道“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的孩子,面对这种课文的时候,心中会有双重自信:一重是面对课本的自信,一重是对自己阅读的自信。随之而来的,一种动力就产生了;渐渐地,书籍如同吸铁石,阅读不再枯燥,孩子自然而然地手不释卷了。
⑤我主动选择去读的书,是儒勒•凡尔纳的小说,它们是科学探险小说。在阅读过程中,我不知不觉就接受了知识和理性,认为它们是改变世界、改变自身命运最重要的因素,也是非常可靠的工具。
⑥在凡尔纳的小说里,主要角色不是贵族,而是平民,他们凭借自己的力量,利用自然和知识的力量,用一双手制造出种种工具去解决现实问题,摆脱困境,获得自由。我认为我后来三十多年在中国经历的一切,都是小说情节的复刻。这就是凡尔纳小说给予我的最好教育。
⑦我知道家长读者读到这里,就动了买一套“儒勒•凡尔纳全集”的念头。不是这样的,我当时身处的封闭落后环境,和凡尔纳小说中人物所要面对的社会现实相去不远,所以感同身受。但今天的小孩子生活在一个新世界里,阅读凡尔纳的小说,可能无法和我当年生起相同的感受。因此,作为家长要帮助他们去找寻他们在这个时代里的凡尔纳。就像凡尔纳的主人公要面对的最大挑战来自大自然,而现在的小孩子需要面对的最大挑战来自都市生活。
⑧我不会推荐什么必读书目。我只是建议,不要读各种各样阉割和幼稚化了的简版洁版,原著的营养更加丰富,虽然这样难度大,花的时间也很多。不要只看科普或者小说,凡是可以借此窥见世界一角的,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好书;凡是可以借此窥见人性一角的,对于他们来说也都是好书。家长不能只是要求孩子读书,也要参与进来,这样可以和孩子一起坐下来讨论各自对同一本书的理解,我认为这才是家庭阅读最重要的一部分。
⑨父母现在就是凡尔纳小说里的主角,勇毅的船长、沉着的工程师、聪颖的科学家、心细如发的医生……带领着孩子一起去探索世界。
(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1)如何理解第②段画线句“那么这扇窗子不妨大一些,不要担心上面有污垢”的含义?
(2)结合③④段,说说作者认为让孩子广泛阅读有哪些好处。请分条概括。
(3)结合⑤-⑦段,说说“我”为什么不将自己读过的书作为必读书目推荐给孩子们,而是让家长帮助孩子们去找寻孩子们自己的凡尔纳。
(4)结合第⑧⑨段,说说作者对家长指导孩子读书提出了哪些建议。请分条概括。发布:2024/9/9 13:0:8组卷:32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