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自然科学,不是单单研究一个个事物,一个个现象,而是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研究事物相互之间的关系。这就使自然科学发展成为严密的综合起来的体系。这是现代自然科学的重要特点。
工程技术的科学叫做应用科学,是应用自然科学中基础学科的理论来解决生产斗争中出现的问题的学问。当然,基础学科中也有好多道理是从生产实践中总结提高而来的;而且没有工农业生产,基础学科研究也无法搞下去。所以基础学科之为基础是就其在现代自然科学体系中的位置而言的。我们一般提六门基础学科:天文,地学,生物,数学,物理,化学。这六门是不是都是一样的基础呢?也不是。从严密的综合科学体系讲,最基础的是两门学问。一门物理,是研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学问。一门数学,是指导我们推理、演算的学问。
先说化学。化学是研究分子变化的。20世纪30年代后出现了量子化学,用量子力学的原理来解决化学问题,使化学变成应用物理的一门学问。近来,由于电子计算机的运用,又出现了计算化学。从前人们认为化学就是用些瓶瓶罐罐做试验。现在由于掌握了物质世界里头的原子的运动规律,就可以靠电子计算机去计算。有朝一日化学研究会主要靠电子计算机计算,而且可以“设计”出我们要的分子,“设计”出造这种分子或化合物的化学过程。到那时做化学试验只是为了验证一下计算的结果而已。
天文学也是物理。现在的天文学,不是光研究太阳、月亮、星星在天上的位置和运行规律,还要研究星星里头的变化,研究宇宙的演化。比如研究太阳内部、恒星内部。人去不了,怎么研究?一是研究可见光,把可见的星光分成光谱,把不同频段的光摄下来进行研究。再就是研究看不见的频段,如波长比较长的红外线、无线电波,波长很短的紫外线、X光,波长更短的γ射线等。这么一研究,就发现天上可是热闹——到处有星的爆发,一颗星爆发像氢弹爆炸一样。一个爆发的过程是一两个月、几个月。中国古书上有所谓客星,实际上就是星的爆发。爆发时亮了,就看得见,天上来了“客人”;过一段时间爆发过程结束,看不见了,就以为是“客人”走了。天上还有一些更怪的现象。如中子星,是由中子组成的密度非常大的星,一颗芝麻点大小的中子星物质就有几百万吨重,而且转得很快,转时发出的X光强度不一样,变化周期不到一秒。还有一种星,名叫“黑洞”,其实不是洞,是光出不来的星。这种星密度更高,引力场特别强,强到光线被吸住射不出来,只有当其他物质被吸引掉进去时才发光,发射出X线。不但恒星会爆发,而且由亿万颗恒星组成的星系,像我们所在的银河星系,中心也会爆发,还会爆发得更强烈。一颗恒星爆发起来产生的能量等于十万亿亿个氢弹爆炸的能量,而一个星系爆发起来的能量等于亿亿个恒星爆发的能量。要了解这些天文现象没有物理学是不行的。
(选自钱学森《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1)下列对选文内容说明不正确的是 DD
A.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及特点。
B.应用科学和基础学科的关系。
C.化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及对物理、数学的依赖。
D.天文学上研究看不见的频段时,分成光谱,把不同频段的光摄下来进行研究。
(2)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是 AA
A.现代自然科学体系从纵的方面研究,表现在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
B.第一段中加点的两个“这”指代的内容一样。
C.现代化学研究主要靠电子计算机计算,而且可以“设计”出我们要的分子,“设计”出造这种分子或化合物的化学过程。
D.“黑洞”,其实不是洞,是不发光的星。这种星密度更高,引力场特别强,强到光线被吸住射不出来。
(3)关于选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阐述不正确的是 DD
A.对物理、数学采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既简略又突出重点。
B.对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采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将复杂的事理说清楚。
C.“爆发时亮了,就看得见,天上来了‘客人’”中借助打比方形象地表达出了星的爆发的特点。
D.“基础学科中也有好多道理是从生产实践中总结提高而来的”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更有说服力。
(4)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CC
A.化学变成应用物理的一门学问,是因为20世纪30年代后用量子力学的原理来解决化学问题。
B.“天上还有一些更怪的现象”指的是中子星和“黑洞”。
C.说明清楚现代自然科学体系的轮廓和内部层次。
D.强调物理和数学为现代自然科学体系中根本的基础学科这一核心问题。
(5)下列关于全文的分析正确的是 AA
A.课文主体部分依次介绍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化学的发展,解说与物理、数学的密切关系,这是按照新兴学科出现的顺序排列的。
B.课文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方式,运用了“层层递进、条分缕析”的写法。
C.课文始终从纵横两个方面,指出现代自然科学“成为严密的综合起来的体系”的原因所在。
D.课文语言准确严谨,平实通俗,生动形象。
【答案】D;A;D;C;A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5/1/3 7:30:1组卷:1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我国造园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园林中展现着独特的风格。
中国园林在建造之先,首先考虑的是静观与动观的问题。所谓静观,就是园中给游者留有驻足的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览线。二者说来,庭院专主静观;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前者如苏州的网师园,妙在静中生趣;后者如苏州的拙政园,奇在移步换景。立意在先,文循意出,动静之分,要看园林面积的大小。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我曾用“水随山转,山因水活”与“溪水因山成曲折,山蹊随地作低平”来说明山水之间的关系。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而且要有画意。窗外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间古树三五、幽篁一丛,是模拟枯木竹石图。重姿态,不讲品种,和盆栽一样,能“入画”。
中国园林妙在含蓄,一山一石,耐人寻味。立峰是一种抽象雕塑品;美人峰细看才像;鸳鸯厅的前后梁架形式不同,不说不明白,一说才恍然大悟,竟寓鸳鸯之意。过去有些园名如寒碧山庄、梅园、网师园都可以顾名思义,园内的特色分别是白皮松、梅、水。尽人皆知的西湖十景,更是佳例。
(1)请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中国园林的总体特点。
(2)请分别概括1—4段的内容。
(3)第2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发布:2025/1/3 9:0:2组卷:5引用:1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各题。
旗袍的起源
王贤笙《左传》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中华服饰文化可谓源远流长,灿若星汉。肇始于20世纪民国时期的旗袍,以其体现的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被誉为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
中华女性的着装一向是严肃的,“霓裳羽衣”也好,“凤冠霞帔”也罢,无不体现对雍容华贵的追求,但女性无论如何也遮掩不住对美丽、浪漫的渴望,旗袍的出现或许因为如此吧。
关于旗袍的起源,学术界的争论一直就没有停止过,主要观点大致有五种。第一种以周锡保先生《中国古代服饰史》为代表,认为旗袍是从清代旗女的袍服直接发展而来。但也有学者认为:“民国旗袍虽然具有类似于旗女袍服的形式,却不再具有旗女袍服的涵义,如果完全认为民国旗袍是直接由旗女袍服发展而来,未免有失偏颇。”
第二种以袁杰英教授《中国旗袍》以及包铭新教授《近代中国女装实录》为代表,认为旗袍和旗女袍服有一定继承关系,但同时认为旗袍的源头应是西周麻布窄形筒装或先秦两汉的深衣。江南大学崔荣荣教授也在著作《近代汉族民间服饰全集》中说:“有些人质疑旗袍是满族服饰,我认为这些认知是片面和表面化的,汉族的袍服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而满族的袍和褂的历史渊源又从哪里来的呢?答案我想很容易得到。”国学大师章太炎亦认为:“昔诸葛亮造筒袖铠……满洲之服,其筒袖铠之绪也。”将满族袍服的源头追溯到三国时期的蜀汉服饰。
第三种以王宇清《历代妇女袍服考实》为代表,认为中国妇女所穿的袍,远溯周、秦、汉、唐、宋、明时代,并不是只有清代旗女才穿袍服。他认为旗女袍服对民国旗袍有影响,但不认为二者有继承关系,认为民国旗袍称之为“旗”袍并不合适,他倡导旗袍改名为“祺袍”,并把“台北旗袍研究会”改名为“台北祺袍研究会”。多年以来,台湾服装界人士一直呼吁为“祺袍”正名。
第四种以卞向阳教授《论旗袍的流行起源》为代表,认为旗袍是中国服装传统的西化变异。它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同时又结合了西式裙装的搭配形式,为中西服饰交融的设计典范。他同时认为“旗袍”名称的起源是一种“误称”,他认为较早倡导旗袍的群体是受西学影响较深,追求男女平等、反对封建礼教的都市新女性,她们绝大多数是汉族人,她们的祖先在清初经过流血抗争才为汉族妇女取得不穿满式服装的权利,她们不可能去复辟帝制时代的、异族压迫者的服饰,所以旗女袍服在民国复辟的条件并不具备。
第五种观点认为女子穿旗袍是蓄意模仿男子着装、醉心于男女平权的结果。张爱玲是这一观点的拥趸。她在《更衣记》里写道:“五族共和之后,全国妇女突然一致采用旗袍,倒不是为了效忠于清朝,提倡复辟运动,而是因为女子蓄意要模仿男子。她们初受西方文化的熏陶,醉心于男女平权之说,可是四周的情形与理想相差太远了,羞愤之下,她们排斥女性化的一切,恨不得将女人的根性斩尽杀绝。因此最初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格。”张爱玲一语中的,这一时期的旗袍使用直线裁制法,使胸、肩、腰、臀尽显平直,完全封杀了女人的曲线。此说将旗袍的兴起归因为男女平权的产物,这对现代人来说简直匪夷所思。
旗袍承载着文明,追随着时代,凝结了整个民族上千年的服装文化精华,成为中华女性最具代表的传统服装。
(1)关于旗袍的起源,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周锡保认为旗袍是从旗女袍服直接发展而来的。
B.章太炎、崔荣荣都认为满族袍服本源为古代汉服。
C.袁杰英、包铭新和王宇清都认为旗袍和旗女袍服有继承关系。
D.卞向阳认为旗袍源于中西服饰交融,否认旗袍是旗女袍服的复辟。
(2)关于旗袍不起源于旗女袍服的原因解说,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崔荣荣认为汉族袍服历史悠久,是满族的袍和褂的渊源。
B.王宇清认为中国妇女袍服历史悠久,并不是只有清代旗女才穿袍服。
C.卞向阳认为汉族新女性没有理由复辟异族压迫者的服饰。
D.张爱玲认为是旗袍是清教徒的服饰,与清代旗女袍服无关。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旗袍的出现源于女性对雍容华贵的追求和对美丽、浪漫的渴望。
B.将“旗袍”改名为“祺袍”,本质上没有改变。
C.最初的旗袍尽显平直,完全封杀了女人的曲线,以致于当时的妇女排斥女性化的一切。
D.前三种有关旗袍的起源说,其代表性观点都肯定了旗袍与旗女袍服有一定程度的关系。发布:2025/1/3 9:0:2组卷:5引用:1难度:0.5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2001年1月10日,在新的一年刚刚到来的时候,“神舟”二号发射成功,这是“飞天”故乡对人类又一个新纪元的最高致意。美国一家报纸发表评论说:“这一成就,使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中国古老的飞天梦想将不仅仅是传说,中国航天员上天的日子又进了一大步。”
②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9个月后的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在低温严寒条件下发射成功。“神舟”飞船四战四捷,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的奇迹,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的重大突破。特别是“神舟”三号、四号在全载人状态下连续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具备了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太空的能力。
③进入新的一年,整个中国都在期盼着这一时刻的早日来临。
④在这个金色的秋日,这一时刻终于到来了。在万户的飞天尝试过了600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
⑤9时10分许,“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
⑥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1)“整个中国都在期盼着这一时刻的早日来临”中“这一时刻”指的是
A.2002年12月30日
B.2003年10月15日
C.1957年10月4日
D.2005年10月12日
(2)第①自然段画线句子引用美国一家报纸的说法有什么作用?
(3)简述最后一句话独立成段的意义。发布:2025/1/3 9:0:2组卷:0引用:1难度:0.6